記習近平主席會見俄漢學家、學習漢語的學生和媒體代表
2013-03-25 07:04? 李斌 錢彤 陳贄?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深情的回憶 現場氣氛越來越熱烈。俄羅斯朋友們一一道出自己的心聲,他們格外珍惜這次寶貴的交流機會。 習主席認真聽著,時而頷首、時而記錄…… 蓄著濃密胡須的阿布哈京,是俄通社-塔斯社總編輯。說起這次訪問前金磚國家媒體的聯合采訪,他連連贊嘆習主席深諳俄羅斯文化。 習主席頗有感觸:“在中國,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對俄羅斯文化都有所了解。” 習主席信手拈來:“普希金的詩歌,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托爾斯泰的三大名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屠格涅夫、契訶夫的短篇小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白癡》,果戈里的《死魂靈》,還有高爾基的三部曲,法捷耶夫的《毀滅》,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 習主席如數家珍,讓在座俄羅斯朋友由衷感慨:一位大國的領導人,竟對友好鄰邦的文化如此熟悉!對于中俄兩國歷久彌新的文化交流來說,這不是最生動的寫照和見證嗎? “我年輕時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么辦?》,當時給了我很大的影響。這就是優秀文化的魅力。”習主席深情回憶起當年的青春歲月。他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厚的家國情懷,讓每一位聽眾動容。 “同我一樣,千千萬萬中國人對俄羅斯文化都很喜愛,對俄羅斯和俄羅斯人民都很有感情”。他談到前一天參加普京總統舉行的歡迎宴會,樂隊演奏了《喀秋莎》《紅莓花兒開》。熟悉而優美的曲調一響起,就撥動了很多人的心弦。習主席說:“我對普京總統說,中國人差不多都會唱這些歌,也算是中國民歌了。” 在風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時期,在大潮澎湃的改革開放中,文化與兩國人民相互支持和友好合作相伴而行,在兩個民族的精神家園,鐫刻下不可磨滅的印跡。 |
相關閱讀:
- [ 03-24]習近平抵達達累斯薩拉姆開始訪問坦桑尼亞
- [ 03-24]習近平主席成功訪俄為兩國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 [ 03-24]習近平結束俄羅斯之行前往坦桑尼亞訪問
- [ 03-24]俄學生談習近平印象:喜歡他的語言風格 他很會講故事
- [ 03-24]習近平成首位參觀俄軍最高指揮部外國領袖
- [ 03-23]習近平及夫人訪俄下榻的酒店
- [ 03-23]習近平:中國發展帶給世界更多機遇而非威脅
- [ 03-23]習近平:中俄關系是最好的一組大國關系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視頻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