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透露中國外交新構想
2013-03-25 08:57?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無論是往訪國家的選擇,還是各項活動的設計安排,都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政策和方針,也向外界透露出中國外交的下一步新構想與主要著力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2日至30日訪問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以及剛果共和國并出席26日至27日在南非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議。這是中國最高層順利完成換屆后的首次重大外交活動,拉開了中國新領導班子外交工作的序幕,令外界高度關注并充滿期待。 近兩年來,隨著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地位及影響力的提升,中國國家領導人越來越多地活躍于各個雙、多邊外交舞臺,“領導人外交”也正彰顯出其獨特的魅力和效果。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問可謂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既包括雙邊國事訪問,也包括多邊外交活動,雙、多邊活動相互呼應,相互配合。俄羅斯涉及周邊外交和大國外交,訪問非洲傳承著發展中國家間的友好情誼,參加金磚國家會議則著眼于推動新興市場國家間的新型合作。 為什么首選俄羅斯?其中一個原因是兩國領導人有著把對方國家作為任內出訪“第一站”或“最后一站”的傳統做法。胡錦濤2003年就任國家主席后將俄作為國事訪問的首個國家。普京2000年和2012年、梅德韋杰夫2008年就任總統后,都將中國作為國事訪問的第一個國家。胡錦濤主席2012年9月赴俄出席APEC會議,溫家寶總理2012年12月正式訪俄并出席中俄總理第十七次定期會晤、吳邦國委員長2013年1月赴俄出席亞太議會論壇第21屆年會,以友誼、務實、告別之旅完成了他們本屆任期內的最后一次出訪。 習近平訪俄是中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外交開局,行程緊湊,內容豐富,亮點紛呈。無論是往訪國家的選擇,還是各項活動的設計安排,都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外交的政策和方針,也向外界透露出中國外交的下一步新構想與主要著力點。 亮點之一: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新型大國關系。 大國關系是國際關系的基石,大國關系因相互之間關系不同,會呈現出不同的戰略形態和態勢。推動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提法最初出現在中國對中美關系中,中共十八大報告將其推而廣之,將推動建立長期穩定健康的新型大國關系作為中國處理所有大國關系的共同目標。 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以來,中俄關系日漸成熟。當前,中俄都處于國家發展振興的關鍵階段,兩國資源稟賦互補,共同利益突出,已經進入相互提供重要發展機遇、互為優先合作伙伴的新時期。正如3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磚五國記者聯合采訪時明確指出的:“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兩國關系在各自外交全局和對外政策中都占據優先地位。”在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京批準的新版《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構想》中提出,對華關系是俄外交的最重要方向,俄將堅定奉行對華全面友好合作政策。 習近平主席訪問俄羅斯期間,兩國元首將簽署并發表聯合聲明。該文件將進一步推動中俄在政治上加大相互支持,擴大各領域務實合作和人文合作,密切在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協調和配合。由此可見,中俄關系是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一個很好范例,它正在實踐著新型大國關系所需具備的一些基本要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經濟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贏;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擔責任;文化上交流互鑒、相互促進。唯如此,大國之間才能實現和平共處、攜手共進,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起到“壓艙石”的作用。 亮點之二:永遠做發展中國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誠伙伴。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長期以來,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平等相待,相互支持。中非數十年如一日,同呼吸,共命運,在爭取民族解放、謀求國家振興的進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在國內經濟還很困難的時候,幫助非洲修建了坦贊鐵路;非洲朋友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 形勢在變化,時代在變遷,但歷史在反復昭示著一個道理:中國和非洲是“命運共同體”。近年來,中非關系進入了全面、快速發展階段。中國積極幫助非洲國家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非洲事務,支持非洲國家自主解決本地區問題的努力,在國際事務中與非洲加強協調配合。特別是,中國沒有因為自身發展快了,日子好過了而疏遠非洲、忘記非洲。2006年以來,中方連續三次出臺一攬子對非合作舉措。中非貿易也快速增長,2012年已接近2000億美元,比2000年增長了近20倍。2004年至2011年,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年均增速達到115%。中國銀聯在非業務已經覆蓋到39國,如今在東非的ATM和銷售終端上,已經可以方便使用銀聯卡。 經合組織也稱,過去20年來,中國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就會拉動幾內亞、毛里塔尼亞、盧旺達、多哥等非洲低收入國家GDP提高0.3個百分點,拉動安哥拉、喀麥隆、科特迪瓦等中等收入國家GDP提高0.4個百分點。中非關系的發展不僅有效促進了各自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有力提升了各自的國際地位。 “不忘老朋友,重視好朋友,幫助窮朋友”,這句話是習近平主席此次非洲之行的最好概括。此次往訪非洲國家各有特點。南非是發展中大國和重要的新興市場國家,是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機制唯一的非洲成員。今年正值中國南非建交15周年,15年來雙方關系實現了從伙伴關系到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跨越。坦桑尼亞、剛果共和國是我們在非洲的傳統友好國家,習近平主席也是中剛建交49年來首位訪問該國的中國國家主席。中國領導人的此次訪非將進一步體現出中國對非關系的良好傳統,用行動表明中國始終堅持發展中國家定位,與非洲建立和發展順應時代潮流、體現時代特色的新型戰略伙伴關系的信心。 亮點之三:提升同新興市場國家的合作水平。 在美歐日等西方發達經濟體深陷金融、債務危機和制度困境并難以短期內徹底脫困的情況下,一大批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繼續呈現快速發展之勢,成為影響國際關系演變、大國關系互動的重要力量,而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則業已成為中國和平發展的重要伙伴。 德班金磚國家會晤將主要討論金磚國家合作、包容性增長、可持續發展及全球治理等問題。金磚國家本身都面臨著經濟發展的任務,也有各自的國內困難和矛盾,但是在21世紀大國日益成為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的潮流趨勢下,中俄、中國南非之間的合作關系已逐漸超越了雙邊范疇,在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二十國集團以及APEC等多邊機制中不斷促進國家間合作,共同營造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國際環境。金磚國家在經濟金融領域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利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不斷尋找和積累推動金磚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動力。 在德班金磚國家會晤期間,還將舉行金磚國家與非洲領導人對話會。近期世貿組織發布報告稱,中國等金磚國家與非洲經貿關系日趨緊密,2011年非洲對外貿易中,印非貿易占5.2%,中非貿易占16.9%,而近五年來,非洲對歐美出口則持續大幅下滑。此次,金磚國家與非洲國家加強對話和合作,是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進步的一個良好契機,更是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的一個新平臺。它符合金磚國家的發展理念:促進世界經濟更加平衡、全球經濟治理更加完善,國際關系更民主。習近平主席也說,期待德班會晤向國際社會傳遞團結、合作、共贏的積極信息。□ |
相關閱讀:
- [ 03-25]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抵達達累斯薩拉姆
- [ 03-25]習近平抵達達累斯薩拉姆
- [ 03-25]習近平同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舉行會談時強調 中坦發展互利共贏的全面合作伙伴關系
- [ 03-25]習近平將在坦桑尼亞國際會議中心發表演講
- [ 03-25]習近平抵達達累斯薩拉姆 開始訪問坦桑尼亞
- [ 03-25]習近平參觀俄羅斯作戰指揮中心 系普京建議
- [ 03-25]習近平訪問坦桑尼亞 將到援坦中國專家公墓憑吊
- [ 03-25]習近平同坦桑尼亞總統會談 稱坦是中國老朋友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