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6日電 26日是韓國“天安”號警戒艦沉沒三周年,韓國《中央日報》當天發表評論文章稱,天安艦事件反映出韓國政府在對朝危機管理上存在許多漏洞,同樣的疏忽還體現在當年的延坪島炮擊事件上,并遭到輿論的譴責。即便是現在,危機也正以各種形式不斷逼近。然而,最近發生的針對韓國電視臺等媒體的網絡攻擊也再次讓韓國認識的,政府的危機管理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中央日報》文章稱,李明博政府上臺后撤除了前任盧武鉉政府時期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NSC)和國情情況室。據悉,這么做是為了擺脫前任政府遺留下來的國政色彩。2008年3月末左右,李明博政府緊急設立了“危機情報情況組”接手相關工作。曾是這個小組核心成員的K某回顧稱,“當時青瓦臺根本沒有對‘危機管理’這個用語給予關注,甚至有人質疑為什么要設立這樣一個部門,‘為什么要去關注沒有發生的危機呢’。” 該成員透露,“從國防部或國情院等渠道進入青瓦臺的有關朝鮮的情報好像只是單純的‘傳達’,根本沒達到進行分析、綜合管理的水平。”文章稱,這讓人感覺,對朝政策似乎被從國政首要位置上拉了下來。前統一部副部長申彥祥分析稱,“眾所周知,李明博總統在朝韓關系上始終認為韓國是‘成功的甲方’、朝鮮是‘破產危機的乙方’。”一位曾擔任過青瓦臺發言人的相關人士表示,“據判斷,李明博的統治哲學是,朝韓關系和國防領域都是可以自然而然運行的領域,而4大江、核反應堆出口等有利于國富創收的領域才是應該大力發展的領域。” 文章稱,但與李明博預想的不同,在他任期內,來自朝鮮的危機不斷出現,危機管理系統也未能正常啟動。2008年7月11日,韓國游客在金剛山遇害,這一消息在上午11點50分左右上報到了青瓦臺,然而相關首席秘書官卻直到下午1點30分左右才將這一消息報告給李明博。當天下午1點,危機情報情況組將該事件概要以短信形式發給了前秘書官,但在總統得知這一事件并下達相關指示之前,沒有任何政府官員出面做出說明。 文章還指,據說在天安艦沉沒時,時任韓國國防部長官金泰榮曾從聯合參謀本部收到了“巡邏艦底部出現漏洞,艦體開始進水”的錯誤報告內容,而事實上,當時天安艦已經有一半艦身沉入了水中。2010年11月延坪島炮擊事件時,總統“克制擴戰”的指示在總統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被廣播了出去。2009年推進的朝韓首腦會談也因為當時的總統特使任太熙和統一部部長玄仁澤之間的矛盾而宣告流產。對此,東國大學教授高有煥表示,“我感覺,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總統缺少處理朝韓關系的方法和哲學而造成的。” |
相關閱讀:
- [03-26] 天安艦事件三周年 李明博政府被指危機管理不力
- [03-26] 天安艦事件三周年 李明博政府被指危機管理不力
- [03-26] 天安艦事件三周年 李明博政府被指危機管理不力
- [03-26] 天安艦事件三周年 李明博政府被指危機管理不力
- [03-26] 天安艦事件三周年 李明博政府被指危機管理不力
- [03-26] 天安艦事件三周年 李明博政府被指危機管理不力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