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催生新版油價機制 將減少“跟漲不跟跌”現象
2013-03-26 20:48? 江國成、安蓓?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黃麗紅 黃麗紅 |
分享到:
|
新華網北京3月26日電(記者江國成、安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6日公布了完善后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同原有定價機制相比,新機制基本解決了社會上反映強烈的一些問題,符合許多機構和專家的預期:調價周期從最短一個月縮短至連續10個工作日,原來的漲跌幅門檻也被取消。這使國內油價該跌就跌,該漲就漲,更靈敏地反映國際油價變化,更好地發揮價格杠桿在引導消費、配置資源等方面的作用,為未來的完全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基礎。 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2009年出臺以來,我國成品油市場供應充足,沒有再出現大范圍供不應求的“油荒”現象,煉油企業也沒有出現嚴重虧損。但四年來,人們發現,由于國際油價每天漲跌頻繁,而我國油價調整時間短至一個月,長至數月,對國際油價反映嚴重滯后,出現了所謂“跟漲不跟跌”的現象:國內上調油價后不久,境外油價大幅下跌。而按照現行定價機制,即使國際油價跌幅達到調價要求,調整時間也要滯后數周時間。對此,社會反映強烈。 針對上述現象,國家有關部門從2010年開始就開始收集各方面的意見,考慮完善現行定價機制。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在武漢召開成品油定價機制研討會,聽取能源專家、石油生產企業、研究機構和媒體代表對現行機制的意見和建議。 此后,發展改革委還多次征求有關部門和專家的意見,考慮過多個改革方案,其中包括公布成品油價格計算公式,并交由國內中立的第三方機構按照規則測算油價調整幅度并及時發布。 新版定價機制滿足了社會各方面的要求,有望較大程度上終結所謂“跟漲不跟跌”的現象。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強調,國家每年將定期監測新機制運行情況,定期進行評估,根據形勢發展不斷完善。 上述表態無疑值得肯定。只要決策部門做到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在民意中尋求解決問題和矛盾的良方,改革就會贏得更多的支持和勝算,國家的改革發展步伐才會沿著正確的軌道不斷前進。 總之,廣泛聽取民意不僅催生了新版成品油定價機制,也將是未來不斷完善成品油定價的重要動力。科學、民主決策有利于理順價格關系,保障國計民生,也可為未來諸項改革提供借鑒。 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是當前和今后我國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如何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資源和能源節約,轉變發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相關部門在積極推進改革時廣泛聽取民意,科學決策,充分考慮群眾的承受力和改革的力度和時機,確保低收入等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不因改革受到影響。 |
相關閱讀:
- [ 03-26]中國成品油定價進入約兩周一調"常態化"階段
- [ 03-26]成品油定價新機制"亮相" 市場化方向再進一步
- [ 03-26]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談完善后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
- [ 03-26]新版成品油定價機制將把調價周期縮至10個工作日
- [ 03-26]成品油下調窗口今日開啟 汽油每升預計跌0.22元
- [ 03-26]成品油價格明天或迎來今年首次下調 重返7元時代
- [ 03-22]國際油價大跌 國內年內首次油價下調窗口將開啟
- [ 03-21]成品油價格下周或下調 北上廣將重歸“7時代”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