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中俄簽署一系列重要能源合作備忘錄,國內天然氣價改呼聲高漲。借助合作與改革,國內天然氣相關行業將迎重要發展契機。 天然氣占比將大增 近日,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與中國石油達成協議,前者將自2018年起通過管道每年向中國提供380億立方米天然氣,雙方將于年底前簽署長達30年的長期合同,年供應量最高可達600億立方米。 中俄能源合作無疑將提升我國天然氣進口多元化水平,緩解國內供需緊張局面,并使天然氣在我國整體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大幅提升。 業內預計,2013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將達到16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9%,對外依存度也將由2012年的29%上升至32%。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慧表示,中俄天然氣協議簽訂,俄方最高將向中國輸送天然氣達600億立方米/年,這在我國總供應量中占有很大比重,緩和下游需求缺口,有利于城市燃氣的發展。 價改促進產業升級 國內天然氣市場眼下頗受關注的還有價改問題。隨著天然氣需求量及進口量的雙雙提升,國內原有政府定價機制難以適應目前市場發展,最近關于價改的呼聲頻傳。 有機構預計,國家此次價格調整將主要針對城市門站價格,按“存量氣”與“增量氣”區別定價,具體時間或在二三季度冬季用氣高峰來臨之前。存量氣的定價或更多考慮各個地區的接受能力,按以往各城市調價的幅度看,此次調價存量氣價預計上調0.2~0.6元/立方米左右,而增量氣的價格更貼近市場價格。 在易貿研究中心羅靖看來,目前國內天然氣定價機制采用的是“成本加成”法,天然氣價格受政府指導,無法反應市場供需關系。天然氣進口價格和國內價格倒掛現象不但打擊我國天然氣進口企業的積極性,也阻礙了中國的能源海外合作進程。 羅靖認為,天然氣能否合理定價關系到中國的頁巖氣和煤層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開發,價改有助于提升上游企業勘探和開采的積極性,促進相關產業升級。此外,作為清潔能源,擴大天然氣消費比例有利于推動環保減排,推動國內能源調整。 價格改革有利于天然氣產業的長期發展,一方面可以解決進口商的虧損,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國內天然氣能源開發的積極性。 “天然氣定價趨于市場化,還有助于門站及儲庫的建設,對于用量調峰的作用也顯而易見。”王慧稱。 |
相關閱讀:
- [ 03-28]新京報:天然氣價漲不漲,權威部門要“交實底”
- [ 03-27]發改委:“天然氣價格將大幅上漲”消息純屬不實
- [ 03-27]發改委:“天然氣價格將大幅上漲”消息純屬不實
- [ 03-27]網傳天然氣漲價 蘭州市民扎堆搶購 組圖
- [ 03-27]陜西部分民眾帶救心丸搶天然氣 買夠10年用量
- [ 03-26]湖南物價局辟謠天然氣漲價 專家:傳言或為逼宮
- [ 03-26]中華工商時報:壟斷國企少賺點有何不妥?
- [ 03-26]河南省發改委:尚未接到通知天然氣調價通知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