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品油價格機制趨于務實 定價標桿或有調整
2013-03-29 09:3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正如早些時候人們所預期的那樣,3月2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成品油價格調整方案,自3月27日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價310元、300元,折合全國平均每升0.23元、0.26元。這是國內成品油價格在2013年首次下調。分析人士認為,繼三地(辛塔、迪拜、布倫特DTD)原油變化率跌破“-4%”調價紅線之后,成品油調價的另一只靴子“22個工作日”落地。 另外,正如隆眾石化網早些時候所預測的那樣,我國完善后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調價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上下4%的幅度限制。 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是如何形成的?將于何時推出?成品油價格下調后對于后市將產生何種影響? 該調就調 必須提及的是,隨著公眾對現行調價機制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3月6日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表示,發改委正在研究油價形成機制的改革方案:一是計劃把調價周期調得更短一些,以適應國際油價的頻繁變動;二是準備取消4%的漲跌幅限制,按照一定的周期,到了時間點該調就調。至此,中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終于有了準確而清晰的信號。 2月25日,國內成品油迎來了2013年的首次上調。如今距年內油價首漲已過去月余,進入3月份,隨著國際油價震蕩下跌,國內油價將開啟年內的首次降價窗口,3月21日三地原油變化率已跌破-4%,3月26日已滿足22個工作日的調價條件,成品油下調窗口正式開啟,此前預計下調幅度每噸300元,折算每升價格下跌約0.3元左右。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冉曉睿指出,受到一些國際因素的影響,國內成品油價格難以維持高位走勢。國際能源署(IEA)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性的石油需求傳統上會在每年1-2月出現下降,這也是美國和歐洲煉油行業暫時停工進行檢修的時段。同時多家新建中國煉油廠的停產維護活動正在拖累原油需求的全球性表現。不過隨著亞洲煉油產能的不斷增加,3月的例行檢修季對全球性需求的影響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也使得第一季度的全球原油需求相對疲弱。 近年來我國煉油能力持續增長,僅2012年就有茂名石化、金陵石化和上海石化等幾家大型煉廠進行了擴產,累計一次加工能力擴增達到1300萬噸,相當于一個大中型煉廠的規模。中國的擴能帶動亞洲總產能提升,因此3月亞洲煉廠的檢修季使得全球原油需求進入淡季,而在供應端表現穩健的形勢下,需求走軟勢必會對油價趨高走勢形成抑制,近來的震蕩小跌也反映了這一現象。3月國際原油若缺乏重大利好事件指引,價格或難重回高位,而相對弱勢也或將影響國內市場,成品油迎來2013年首次下調是早已在情理之中。 |
相關閱讀:
- [ 03-28]北京92號汽油最低7.2元/升 4月11日或再下調
- [ 03-28]成品油定價完全市場化前景可期
- [ 03-28]新定價機制出臺 國內油價小調漸漲成趨勢
- [ 03-28]專家詳析成品油定價新機制:能有效打擊投機行為
- [ 03-28]專家稱新調價機制下4月中旬油價或再下調
- [ 03-27]成品油價年內首次下調 各路消費者普感受惠
- [ 03-27]新機制讓中國成品油消費者少了“尷尬”多了“保護”
- [ 03-27]成品油拔得新一輪資源價改頭籌 兩桶油最終受益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