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首訪解讀:為中國公共外交樹典范
2013-03-31 07:29? 馬學玲?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林雯晶 林雯晶 |
分享到:
|
3月2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專機抵達達累斯薩拉姆尼雷爾國際機場,開始對坦桑尼亞進行國事訪問。坦桑尼亞總統基奎特和夫人到機場迎接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蘭紅光 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3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莫斯科,開始對俄羅斯進行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向前來歡迎的人們揮手致意。 中新網記者 馬學玲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 “如何通過公共外交更好推動世界人民對中國的了解,習近平此訪可謂樹立典范。”中國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馬振崗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剛剛過去的9天時間里,中國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對俄羅斯、坦桑尼亞、南非和剛果四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南非德班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這是中共十八大和全國兩會后,中國新一任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亦是首次在重要多邊舞臺亮相,世界為之矚目。 “回顧習近平此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他的幾次公開演講。”有網友如是總結。確實,在緊鑼密鼓的訪問日程中,習近平廣泛與到訪國民眾接觸,充分利用每一個公共外交平臺。 在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上,習近平將中俄稱作“好鄰居、好伙伴、好朋友”,冀望“旅游年”“像春天一樣百花齊放”。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中談到國家發展道路問題時,他說出了“鞋子理論”——“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在南非德班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上,他引用古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回應“金磚褪色”的質疑。 直面民眾,直入人心。演講中,除使用大量“中國式語言”外,習近平還廣泛援引到訪國家的諺語。“大船必能遠航”,他用俄羅斯諺語寄望中俄關系定能繼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河有源泉水才深”,他用這句非洲諺語形容中非友好交往的源遠流長。 此外,習近平還注重通過講故事,拉近中國與到訪國民眾之間的距離。他在坦桑尼亞的演講中,講述了一對中國年輕人把蜜月旅行目的地選在坦桑尼亞的故事,稱“中非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在這場演講中,習近平還用斯瓦西里語問好,并提到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其間掌聲不斷。 在剛果的演講中,習近平用兩則感人故事贊揚“兩國人民在患難與共和真誠互助中結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誼”:2010年中國青海玉樹地震,剛果政府向災區捐建“中剛友誼小學”;2012年12月一天夜里的特大暴雨中,3名本已脫險的中國華僑冒生命危險救出12名剛果鄰居。 “習近平用容易讓世界媒體、民眾和國際問題精英都能聽得懂的語言深刻表達中國立場和中國人的內心所想。”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邢廣程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 他舉例稱,“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在非常端莊的國際場合,習近平通過這樣一句非常樸實的中國民間語言闡述深刻思想,“你不要干涉中國的內政,外國人也不要給中國人穿小鞋,我們自己知道穿多大的鞋。” “用樸實、生動的語言,引諺語,講故事,拉近到訪國民眾與中國的距離,我覺得習近平此訪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公共外交,也為未來中國公共外交工作帶了好頭,并將起到推動作用。”馬振崗表示,尤其在近年來中國和平發展遭受一些質疑的背景下,習近平此訪相關言行意義重大。 此外,馬振崗認為,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在這一系列公共外交活動中也是亮點頻出,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與提升增色不少,功不可沒。 短短9天時間里,除陪同習近平出席外交活動之外,彭麗媛自己還參加了一系列公益和慈善活動,她親和、親民的形象獲得了廣泛好評。分析稱,當彭麗媛以母親的口吻說“代表中國母親”看望孩子們時,就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展現了一種慈愛的形象,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一下就顯現出來。 “當今,如何向外部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消除偏見、誤解和疑慮,得到其他國家更多的民意支持,這一點非常關鍵,但遠非一日之功,其中,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是公共外交的基礎。”馬振崗說,這應該是中國新一屆領導層處理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所應該考量的。(完) |
相關閱讀:
- [ 03-30]習近平圓滿結束四國之行回國
- [ 03-30]習近平當年球場PK朱德之孫 看國足輸球憤怒離場
- [ 03-30]美稱奧巴馬晤非洲領袖與習近平訪非重疊是巧合
- [ 03-30]習近平抵達剛果并發表演講 強調真朋友最可貴
- [ 03-30]習近平:中國將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增加對非援助
- [ 03-30]拉薩滑坡83人被埋 習近平李克強要求全力救援
- [ 03-29]習近平結束南非之行前往剛果共和國訪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