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事:騰訊否認微信進入收費時代
2013-04-01 22: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不少網民注意到,各種表態背后,“微信收費”說背后的實質已經非常清楚:就是電信運營商不滿意傳統業務的市場受到沖擊。如網民“無風三尺浪”認為,微信、微博等移動互聯網應用的興起,“運營商的短信、彩信等業務開始出現了明顯下滑”;網民“梅子黃時雨冠蓋滿京華”說:“三大運營商不甘心于當管道了吧?” 騰訊公司日前公布的財報顯示,微信用戶和涉足國際市場的“WeChat”業務,兩者注冊用戶在2012年已經超過3億。 一般認為,微信的發展,對于傳統的短信和彩信業務形成了較大沖擊。工信部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短信發送量增長率為7.1%,而2011年和2012年這一數據分別降至6.2%和2.1%。中國聯通在其年報中也明確表示,源于語音、短信等業務的下滑,2G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1%。 中國移動總裁李躍此前曾表示,傳統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正在受到猛烈沖擊,尤其是OTT(包括微信)帶來的擠壓非常明顯,使得運營商原來的短信、語音甚至包括國際電話業務都受到了很大挑戰。 業內人士介紹,所謂“OTT”,原指“過頂傳球”,意指互聯網企業越過運營商,發展基于開放互聯網的各種視頻和數據服務業務,微信就是典型的OTT應用。 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日前在參加一檔電視訪談節目時含蓄地表示,互聯網發展不會有絕對的免費,就算提供了不交費的服務,也一定有其他方面的收費來源,今天的免費是為了明天的收費。 但事實上,對于運營商來說,微信業務并不是完全沒給他們帶來收入。誠如苗圩所言,微信并不是不收費,而是只收流量費。所以,對運營商而言,并非從微信等OTT業務中“一無所獲”,問題在于,運營商對這樣的收獲是否滿足? 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姜奇平認為,從用戶的角度而言,“用戶在使用微信等應用時,耗費了數據流量,而這個流量是用戶花錢買的,所以已經把涉及電信的業務費用結清了。” |
相關閱讀:
- [ 04-01]“微信收費”之“困”折射傳統業務之“危”
- [ 04-01]馬化騰:微信是中國最有機會走向國際的產品
- [ 04-01]工信部介入微信與運營商爭端 收費或成定局
- [ 04-01]工信部部長稱微信有收費可能
- [ 04-01]現在對微信收費太猴急了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