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孩子的“廁所作業”
www.fjnet.cn?2013-04-02 21:47? 李錚、劉佳旎?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沈陽4月2日電(李錚、劉佳旎)“可憐我兒了,連上廁所都不耽擱,自己搬個板凳就寫上了,中國的教育制度什么時候能改變啊?”這是一位沈陽媽媽的一條微博,上面還有一張照片:她5歲的兒子一邊上廁所,一邊寫作業。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與這位媽媽有同樣感慨和困惑的是大批幼兒園大班的家長們。拼音、加減法,孩子上小學之前到底學不學?家長們困惑、迷茫、屈服、無奈。 5歲孩子的“廁所作業” 發微博的母親姓賈,她說:“我本不想讓兒子這么苦,但眼看要上小學了,同齡的孩子都在學小學課程,不學真怕跟不上。” 為讓孩子能適應小學生活,賈女士為兒子選了一所她認為不錯的幼兒園。“學前老師是從小學退休的,今年班上孩子一下子從31個變成40多個,家長都奔著她教學質量好。” “拼音都已經學會了,隨便拿出一個“海”字都會拼寫。百以內加減法也都學了。原來《弟子規》一本都會背,現在拿出一問全忘了。”夾雜著驕傲和無奈,賈女士苦笑道。 記者見到了5歲的小軒,他天真地說:“作業太多了,凳子是我自個兒搬的。”為了能快點寫完作業,讓媽媽陪著玩,小軒把作業寫到了廁所里。 賈女士感嘆:“想讓他好好玩,又怕他上小學跟不上,這種教育真糾結。” 孩子輸不起還是家長輸不起 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苦了無數中國家長,從幼兒園開始,他們就帶著孩子奔波于各種班之間。主動加碼、深受蠱惑和隨波逐流是家長們的三種心態。 在沈陽領事館附近一英語培訓機構,一位六歲女孩的媽媽說:“孩子將來的成就主要在于學生階段的培養,我不光讓女兒學習文化知識,除了英語、數學外,她還上美術、舞蹈。” 這位母親每周有六天為女兒安排了學習,而她女兒說:“我只愿意去畫畫。” 為了迎合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學前輔導機構也會“拼成績”。一位四歲半的孩子家長說:“幼兒園把入讀名校的小孩錄取通知書掛在外面,看著也挺羨慕的。” 沈陽“媽媽網”上的一位網友“國際人”說,搞“精英教育”的幼兒園,孩子們確實很累,我看他們也很可憐,但是看看街上那些庸庸碌碌的成年人,他們難道不可憐嗎? 另外,家長最頻繁念叨的一句話就是“別人家孩子都學,不學不行啊”。在與孩子們的交流中,他們大多會唱這樣一首兒歌:“你對我好,我心里都知道,我學學這個學學那個,忙得不得了,我的煩惱又有誰會知道。”兒歌的名字叫《爸爸媽媽聽我說》。 好習慣勝過ABC 梁興華是一位在小學老師崗位上工作了30年的教育工作者,她說,“幼小銜接”的工作應該做,但家長的重點應放在教孩子如何與周圍人相處,學會聽課,學會表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家長的認識卻往往不然,要求孩子學到知識為上。而作為學習知識必要前提的“良好習慣”卻被家長們當成必要的服務性工作代勞了。 一家幼小銜接教育機構的負責人黃金說,孩子心理方面的引導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其教學的重點,如對人有禮貌,碰見不開心的事應該如何處理等。 一些小學老師表示,對于五六歲的孩子,好習慣要比知識重要得多。對孩子的教育,家長要看長遠一點。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