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現巨量稀土 或為我國稀土產業轉型提供契機
2013-04-05 10:38? 陳亮?來源:中廣網 責任編輯:孫靖 孫靖 |
分享到:
|
中廣網北京4月5日消息(記者陳亮)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這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說過的一句話。長期以來,發達經濟體高度依賴中國稀土資源,比如日本,百分之九十的稀土一度都是從中國進口。 但最新發布的消息顯示:日本確認在南鳥島周邊海域蘊藏有大量高濃度的稀土礦藏資源,用日本方面的話來說,"這些資源可供日本使用230年,而且稀土品位超越中國稀土20倍左右"。 日本長期從中國進口稀土資源,而中國憑借三分之一的全球稀土儲量,供應世界90%的市場。眼下,這種格局有可能會發生變化。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在其最東端的南鳥島專屬經濟區發現了含有稀土的海泥,檢測后確定,日本礦床的稀土儲藏量是中國陸上礦床的10倍以上,能讓日本消費數百年。不論日本方面放出的消息是真是假,在業內專家看來,對于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影響力所造成的沖擊都將十分有限。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教授認為,日本發現了資源反而從另一方面契合了中國在稀土出口實施配額管理的需要。 林伯強:當一種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不能形成有效供給,配額是必須的做法,其他國家也這么做。 有"工業維生素"之稱的稀土,是17種特殊金屬元素的統稱。大到航空導彈、小到電腦芯片,都有廣泛運用。在不少專家眼中,日本在海底發現稀土資源量消息去年就有,但考慮到海上開采成本過高,短期內對全球稀土供應沒有影響。江西理工大學教授陳金清認為,中國稀土行業當務之急是向產業鏈高端進軍。 陳金清:主要還是發展的質量不高、以前端為主,后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少,核心競爭力不強。現在稀土行業主要的核心、知識產權都掌握在歐美國家手里,比如磁性材料、發光材料。 其實并不只有中國才有稀土,但卻只有中國開采得最徹底。美國多年前就已封存豐富的稀土資源,日本囤積的稀土夠用40年以上。但是面對如此重要的戰略資源,無序開采,破壞生態,低價出口,卻是很長時間中國稀土利用的真實寫照。 |
相關閱讀:
- [ 04-03]我國稀土南北雙雄并立 產業整合更進一步
- [ 04-02]日公布《海洋基本計劃》草案 將調查稀土埋藏量
- [ 03-21]日本確認南鳥島周邊海底存在高濃度稀土
- [ 03-21]日本南鳥島海域發現高濃度稀土 或可消費230年
- [ 02-27]日本稱其專屬經濟區海底稀土礦濃度是中國的30倍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