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墓園不缺位 方解“死不起”焦慮
www.fjnet.cn?2013-04-06 16:12? 韓江子?來源:羊城晚報 我來說兩句
考察“陰間地產業”與房地產業多有些相似之處: 首先在于剛需。房地產業的剛需在于城市化的推進,新進城市的人有強烈剛需,或買或租;而墓地則是每個人的最終歸宿,像廣州每年都有5萬人離世,須入土為安。其次在于背后的投機問題。有錢者除了自己享用外,還可通過投資或投機獲取豐厚回報,無錢者則只能望房浩嘆徒喚奈何。墓地背后的投機炒作,暴利或甚于地產,有地產商轉向墓園經營,也有不法之徒將黑手伸向公益陵園變相當起“墳爺”。再次,還在于土地供應問題。房地產的土地供應一直為人所批評,而公益陵園的土地供給,顯然也遠遠不足。2009年媒體爆出,廣州銀河園發展空間僅余三五年時間,呼吁建第二銀河墓園,選址困擾多年,直到今年年頭才有眉目。 通過三方面比較,可以發現,為避免買不起墓地,必須像發展保障房那樣,確保公益墓地的供給;必須像打擊房市投機那樣,防止墓位的投機傷及普通百姓;政府必須在公益墓地的供給問題上拿出誠意。同時,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推動諸如生態葬等殯葬改革的落實。如此方可平抑墓位價格的惡炒。 至于經常有陵園所說的“低價公益墓地反而不好賣”,“價格低廉的骨灰廊、壁葬、花壇葬、樹葬等殯葬生意冷淡”,固然也是個現象,但這并不能說明人們不歡迎公益,反倒成為“貴賣”有理的“依據”。更需厘清的是,究竟現存的公益服務包括哪些內容,有沒有滿足公眾的基本需求,在公益墓地中有多少已經變相成為“吸錢”的項目?人們最擔心的是公益兩字“口惠而實不至”。 對于“陰間地產”的調控,如何在公益與經營之間,在供給與需求之間權衡利弊,道理并不復雜,復雜的是利益問題,在于公益是否真正落地。有真正的公益墓園,才不會讓人“死不起”。慎終追遠,民德歸厚。殯葬政策也應以此為目標。□韓江子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4-06]面積超規墓位可預留價格不透明 殯葬3大亂象難除
- [ 04-06]走進歐洲最大的華工墓園: 清明祭同胞 萬里寄緬懷
- [ 04-06]花兩萬建“網上墓園”是風光還是風險?
- [ 04-06]人民日報調查各地墓地:中低價墓地已很少見
- [ 04-05]南京公安稱“男子墓園偷祭品吃被治安處罰”系誤報
- [ 04-05]臺灣清明節之墓價調查:豐儉由人的臺灣墓園
- [ 04-04]慎終追遠——香港墓園文化掃描
- [ 04-03]廣州民政局稱廣州墓地存量不多但未“限售”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