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國金融電子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經過20年的努力,我國金融電子化實現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一步追趕上發達國家的先進水平。 一是金卡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促消費、擴內需、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12年末,全國累計發行銀行卡超過35億張,人均擁有銀行卡2.64張,而在1993年,平均每300人才有一張卡;2012年全國共發生銀行卡業務346.2萬億元,日均發生額近1萬億元,銀行卡刷卡消費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比(銀行卡滲透率)達43.5%。現在銀行卡不僅實現了全國聯網通用,還可以在境外141個國家和地區使用。隨著金卡工程的推進,智能IC卡蓬勃發展,總量超過80億張,包括電信智能卡、社保卡、加油卡等,給生產經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二是基本建立了符合國情特點、躋身國際先進行列的支付系統。目前,我國已形成了以人民銀行大小額支付系統為核心,銀行業金融機構行內支付系統為基礎,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票據支付系統、銀行卡支付系統、境內外幣支付系統等為重要組成部分,清算機構和支付機構支付系統為補充的支付清算體系。其中,人民銀行建設運行的大小額支付系統、網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統和境內外幣支付系統,日均處理支付業務550萬筆,金額接近8萬億元,成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參與者資金往來的“高速公路”,為加快社會資金周轉、有效傳導貨幣政策、支撐金融市場發展及滿足多樣化的支付服務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其他非現金支付工具以及新興支付工具蓬勃發展。電子支票、電子匯票的使用不斷增多,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等發展勢頭迅猛,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不斷涌現。我國的支付體系建設已經從最初的支付系統“主干線”延伸到覆蓋全社會和千家萬戶的零售支付網絡,為廣大公眾提供了高質量、全方位、全天候的零售支付服務。 四是金融電子化為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網絡環境和技術支撐。目前,征信系統已為國內每一個有信用活動的企業和個人建立了信用檔案,成為全面反映企業和個人信用情況的“經濟身份證”。截至2012年末,企業征信系統為1858萬戶企業和其他組織建立了信用檔案,個人征信系統為8億多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檔案。征信系統作為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在防范信用風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1年至2012年前三季度,累計預防高風險客戶信貸業務申請金額5186.7億元、預警高風險貸款金額4348.5億元。 五是規范了市場秩序,增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能力。實行金融電子化,使大宗資金往來都要通過支付系統,接受央行的監控,大大減少了現金流通量。1993年流通中現金M0占廣義貨幣M2的比重為16.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7.1%,到2012年這兩個指標分別下降為5.6%和26.4%。這使市場經濟的運行更加規范和透明,大大增強了國家對經濟金融的宏觀調控能力。 綜觀我國金融電子化的發展,可以看出,江澤民同志20年前的這篇重要講話猶如一場及時雨,開啟了我國金融電子化發展的新時代。 |
相關閱讀:
- [ 03-22]盤點20年來歷任國家主席首訪:體現外交優先方向
- [ 03-02]探秘計委大院:走出過21位副總理國務委員
- [ 02-03]《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外文版出版發行
- [ 01-23]江澤民向中央請求在禮賓排名中同老同志排一起
- [ 12-30]江澤民李鵬朱镕基等老常委卸任后的生活
- [ 12-22]江澤民為《綠竹神氣》作序 劉延東 劉奇葆出席該書首發式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