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災后重建:電力“天路”上的“馬幫”兄弟
www.fjnet.cn?2013-04-13 15: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中新社玉樹4月13日電 題:玉樹災后重建:電力“天路”上的“馬幫”兄弟 作者 胡鐘藝 友軍 峭壁上,一隊“馬幫”正艱難跋涉,騾馬上馱著一捆捆電纜,山風呼嘯,人被吹得搖搖晃晃,騾馬也被吹得四腿打顫。 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輸變電工程——被譽為新電力“天路”的青海玉樹與青海主電網330千伏聯網工程的施工現場。記者12日下午跟隨這隊“馬幫”運貨上山。 “馬幫”是民間對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它是中國西南、西北地區特有的一種古老交通運輸方式。阿烏保長的“馬幫”共7人,14匹騾馬,他們是來自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人。為了玉樹災后重建,他們被“請”到了青藏高原。 這里的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空氣含氧量只有平原上的一半,而紫外線強度卻是平原上的10倍,年平均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下。 人呼吸困難,騾馬也是喘個不停。“馬幫”所有人皮膚黝黑、口唇發紫、滿身塵土。 沒有路,只有“馬幫”走過的深深淺淺的足跡。從山腳到山頂,直線距離不過五六百米,但卻走了近一個小時。與其說是走到山頂,不如說是爬到山頂,口喘粗氣,幾欲癱倒,猛烈的山風吹得記者“淚流滿面”。 “你可要加強鍛煉喲!我們家的娃兒可都比你能爬哦!”“馬幫’頭兒阿烏保長打趣記者說。他16歲的小兒子阿烏建華是這支“馬幫”里最年輕的隊員。 “有時候大家真的快吃不消了,實在是太辛苦了,從來沒有干過這么苦的活,好幾次都想帶著大家回去了!”阿烏保長說,“雖然這么想,可還是沒走,想想我們干的事也是為玉樹的藏族同胞幫忙,就怎么也邁不動腿了。” “沒有這些‘馬幫’兄弟,這工程6月份是無論如何也完不了工的!春節他們回了老家,還擔心他們不會來了,沒想到,3月1日一開工,他們便準時出現在項目部。”“馬幫”所在項目部負責人馬洪濤有些激動。 來自國家電網青海電力公司的馬洪濤介紹說,玉樹是青海省內僅剩的國家電網未覆蓋地區,各縣都靠小水電供電,全州100千瓦以上水電站也僅13座,缺電問題嚴重。玉樹地震(2010年4月14日發生7.1級地震)造成局域電網嚴重損毀,電力供應雪上加霜。目前,玉樹仍有31個鄉鎮、265個行政村、156個自然村共20多萬人口尚未通電。 2012年6月,總投資24.69億元人民幣的玉樹聯網工程作為國家玉樹地震災后重建重點項目開工建設。目前工程已經接近尾聲,預計6月將全部完工并實現通電。 馬洪濤說,“從西寧到玉樹全線803公里,其中大部分線路穿越凍土、沼澤,還要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巴顏喀拉山口,根本沒有路,材料運輸是最大的難題。不要說動用車輛,就連人走路都困難,很多山梁都是“刀片”,兩邊都是懸崖,人爬上去都很危險,更別提運輸材料了。” “后來,我們從云南、貴州、四川請來了這群‘馬幫’兄弟,他們用騾馬“螞蟻搬家”式地一點一點地運,最多的時候全線有‘馬幫’20多個近300人,騾馬差不多400多匹,他們可是幫了大忙!” “為了這個工程這幫兄弟可沒少吃苦,看看他們的臉、他們的手,全是口子!”馬洪濤說。 聽到這,阿烏保長幾個人下意識地將手縮進了衣兜里。 “沒啥,我們的騾馬也是經常受傷呢!”阿烏保長撫摸著馬背說。 記者看到,好幾匹騾子的背部都被木頭架子磨破了皮。阿烏保長說,山太陡了,休息時他們會給騾子治傷。 “馬幫”在山頂卸下電纜,沒有休息,便趕著騾馬下山了。 當記者連滾帶爬下到山腳下,“馬幫”馱著電纜又出發了,山間鈴鐺聲不絕于耳……(完)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06]玉樹州長:災后重建總體質量沒有問題
- [ 03-11]駐日美軍司令表示將繼續援助日本災后重建(圖)
- [ 03-05]中建海峽被授予“支援將樂災后重建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 [ 01-28]日本追加6萬億日元地震災后重建資金
- [ 01-24]南平災后重建村服裝加工出口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