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毒事件引熱議 評:誰來做他們心靈的“牧羊人”
www.fjnet.cn?2013-04-18 11:39? ?來源:長江日報 我來說兩句
大學投毒事件投射嫌疑人對生命的漠視—— 4月16日下午,復旦大學投毒案受害人黃洋終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人世。 年輕而優秀的醫學碩士黃洋,他原本可以繼續深造,去感受醫學的魅力、責任還有艱辛;他原本可以繼續他的夢想,用他的努力去報答年邁的父母;他原本還可以繼續他的西部支教路,用他的愛去溫暖那些幼小心靈。然而,年輕的生命卻因為另一顆年輕黑暗的心,終止于他最燦爛之時。 且不論投毒者殺人動機如何,單是其對寢室內飲水機投毒這一行為,就令人唏噓不已,究竟是什么樣的怨懟,使得投毒者的內心燃燒起如此仇恨的火焰,猛烈到必須以毀滅他人的生命來平復? 復旦大學投毒事件發生后,有學化學的網友驚懼,有那么多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有毒化合物伸手可觸,豈不是處處充滿危機?其實,最令人恐怖的不是有毒物質,而是人心。從1995年清華大學、1997年北京大學兩起鉈鹽投毒事件,到2004年馬加爵案、揚州大學秋水仙堿投毒事件,再到2007年中國礦業大學鉈鹽投毒案。那一顆顆漠視生命的心,一顆顆扭曲的心靈,震驚社會。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犯罪嫌疑人對他人生命的漠視。而這何嘗不是社會的一個普遍追問?當我們痛恨于這些殘酷的行為、震驚于這些扭曲的心靈時,我們是否也想過,在他們的小學、中學、大學教育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是否像重視他們學習成績、關注考上什么名校那樣,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做他們心靈的“牧羊人”? 雖然,類似極端事件仍屬于個案,并不代表今天大學生。但是,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委會曾經做過一項調查,不容輕視。調查表明,近40%的大學新生和50%以上的畢業生存有不同的心理問題,其中“人際交往、學習壓力、就業壓力、情感困境”是最為突出的四大“心病”。如今,各種競爭壓力更大,如果不能及時關心、疏導排解這些心病,任由惡性生長,就可能出現又一個“馬加爵”。據人民日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8]震驚!喬丹昔日總決賽流感乃被投毒 訓練師證實
- [ 04-18]復旦投毒案發人深省 五大建議教你處理同學關系
- [ 04-17]復旦投毒案:專家呼吁需加強生命教育
- [ 04-17]復旦遭投毒學生最后15天回放:入院按胃腸炎治療
- [ 04-17]別復旦大學疑遭室友投毒研究生不治身亡
- [ 04-17]復旦遭投毒致死研究生曾感覺飲水機水味不對
- [ 04-17]網傳復旦投毒嫌犯本欲毒害另一室友 官方未證實
- [ 04-17]復旦被投毒研究生離世 其父曾見嫌疑人未現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