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首個"航母家庭" "業主""保姆"一個不能少
www.fjnet.cn?2013-04-21 08:25?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接艦部隊 家庭身份:“保姆” 采訪地點:88艦 在遼寧艦靠泊的軍港碼頭對側,就是88艦。 88艦是海軍首艘為滿足重點裝備建造需要、專門用于航母接艦部隊生活保障的艦船。2011年6月交付使用。總長196米,寬28.4米,吃水7.73米,滿載排水量23200噸,最大航速18節。 88艦政委漆澤富告訴記者,該艦的建成服役,填補了海軍裝備艦船型號的一項空白,是目前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噸位最大的海軍輔助艦船,是創新接艦保障方式、提高機動保障能力的探索和嘗試。 “守望相助”,是88艦對遼寧艦的崇高使命。在這里,記者聽到了一個兩船相望的感人故事。丈夫肖磊在遼寧艦,妻子郭志芳在88艦。雖然近在咫尺、一個碼頭寬的距離,但因為工作需要,兩人聚少離多。想念對方的時候,就約定好時間在甲板對望。 工區部隊 家庭身份:軍港“開發者” 采訪地點:軍港碼頭 航母軍港連山通海,碼頭與海岸線呈90度角直插入海。 在通往碼頭的路上,記者遇到航母軍港建設部隊工區政委黃毅。為了建設中國首座航母軍港,黃毅離開北京的家人,一頭扎進航母軍港建設基地。5年來,辛苦而繁忙的工作,海風吹白了他的頭發,吹黑了他的皮膚。 “這座碼頭采用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的突堤式結構,能夠有效利用水域面積,提高碼頭的艦艇駐泊能力。這座碼頭可以同時停靠多艘大噸位軍艦。”看著軍港碼頭,黃毅言語中充滿自豪。記者明白,自豪的背后有著太多艱辛的付出。 2008年3月28日,海軍某航母配套工程建設的開工禮炮劃破長空,驚醒了沉睡中的荒山。激動振奮褪去,呈現在工程建設者面前的是雜草叢生的山野、高低起伏的溝壑和松軟不定的灘涂。地形復雜、時間緊迫,征地搬遷、劈山填谷,一道道難題讓他們始料不及。“就是有再大的難關也必須闖!”時任工區主任孫長久的話讓官兵記憶猶新。 征地搬遷是制約工程建設的第一道難關。工區征地辦主任嚴毅介紹,黨委“一班人”帶領官兵,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中,住在無水、無電、無暖的簡易工棚,連續100多天吃盒飯,頂風冒雪走村入戶講解政策、說服群眾。家中“貓冬”的村民看到官兵深入田間地頭、漁港山林,丈量土地、核量實物,臉被凍傷,手被凍裂,都是為了保證老百姓的利益不受損失,他們被感動了。于是,村民們打破春節不搬家的習俗,紛紛抓緊時間搬離了自家宅院。全部搬遷任務完成,僅用一年時間。 在建設航母軍港防波堤時,需要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然而由之產生的裂縫,始終困擾著工程建設者。官兵們經過上千次的反復試驗,最終摸索出大型混凝土澆筑裂縫控制配方,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超大沉箱運輸和安裝是一道新的技術難題,官兵和施工單位聯手創造出新型工藝,獲得國家專利。“在建設中,我們集智攻關,攻克了此類超大沉箱的預制、海上運輸、水下安裝等40多個世界性技術難題。”軍港建設專家、工區副主任張宏武說。 為了不給工程建設質量留下絲毫隱患,他們不放過任何細節。學生官張曉在檢查某部位鋼筋焊接質量時,蹲在狹窄的基坑下面,十幾個小時保持一種姿勢,1500個接點一個個用手探摸,手指被鋼筋刺破鮮血直流。施工處副處長王慧峰發現場道道面切縫有沙粒雜質,他帶人用高壓噴氣槍逐段清掃,還找來小毛刷一點點清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9]中國首個航母軍港初步具備靠泊保障能力
- [ 04-19]中國航母年內將擇機遠航 3千艙室曾讓艦員迷路
- [ 04-19]曝光中國航母細節:超市郵局電視臺一應俱全(圖)
- [ 04-19]第一代航母艦員:本科學歷超98% 博士碩士50余人
- [ 04-17]美軍下一代核動力航母建造完工96%
- [ 04-14]中國航母“艦載機”亮相青島
- [ 04-09]美軍航母一架F18戰機墜毀 兩名飛行員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