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蘆山,有一種溫暖在蔓延
www.fjnet.cn?2013-04-21 09:18? 葉建平?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新華網四川蘆山4月21日電(記者 葉建平)21日凌晨4時,夜很深了,但四川蘆山縣城卻格外“熱鬧”:耳旁是發電機的轟鳴,眼前是通訊部門的保障車輛,各個指揮部里人們仍在緊張地部署著搶險救災,就連余震也沒有“休息”。 一天過去了,靜下心來,眼淚悄然滑落。道路中斷,房屋倒塌,160條生命在瞬間隕逝……一個個場景,勾起了我們內心深處對汶川地震的回憶。 不過,回想起一天所見所聞,讓人欣慰的是,災區有一種溫暖在蔓延——黨委政府大災救援的迅速響應、社會各界人士的無邊大愛。 我是自駕車從四川樂山市趕往地震災區的。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連續趕路,油箱報警不得不進入雅安市名山區加油。高速出口處,當我交上卡片,一句“免單,請通行”讓人感動。沒想到,政府這么快就實施了此類保障性政策。 進入城里,交通有些堵塞。原來,由于停電,僅有一、兩家加油站可以使用,大家都往那里趕。加油站外,汽車排成了長龍,但卻給救援車輛留出了一條專用通道,還有一些市民自發地在進出口處指揮著交通。 從名山到蘆山的路上,不時有救護車從災區向外呼嘯而過,一些救援車輛和挖掘機也正陸續向災區駛進。廣播中傳來消息,應急救援通道已經開設,為搶救傷員、運送物資等提供了保障。 路上,不時遇到一些老百姓站在路旁,手里拿著礦泉水——原來,那是給救援車輛免費提供的。 在一個路口,一名小伙子攔住了我的車。他叫蔡坤君,今年34歲,是一名退伍轉業軍人。汶川地震時,他在廣東打工,很遺憾沒來當成志愿者。這次地震,他正在成都,立即趕往了災區。 與蔡坤君一樣,正準備騎行川藏線的5名驢友,震后立即搭乘班車從成都趕到蘆山。記者在重災鄉鎮龍門鄉遇到他們時,他們正在幫助一些老鄉搬東西。 前往龍門鄉的道路由于車多堵塞,只能搭乘摩托車前往。一名姓余的車主聽說我要到受災最重的龍門鄉去采訪,立即同意送我一程。 路上,我了解到他家就在龍門鄉,雖然家里沒有人員傷亡,但房屋也成了危房,家人剛剛轉送到縣城等待他安頓。然而,只要有人想進去,他還是非常樂意幫忙。原因很簡單,希望讓更多的人能進到災區救援。 從龍門鄉返回縣城,天色已黑。我又隨手招了一輛汽車。剛問“到蘆山嗎?”窗里探出個頭來,“快,從左邊上車”。上車后,我才明白,為什么要讓我繞到左門上車。原來,車右邊門和窗都已被砸得嚴重變形,就連擋風玻璃都成了“蜘蛛網”。 車上是縣水務局的副局長張偉和司機高治東,車子還是高司機的私家車。他們從上午8時就出來巡查災情,直到晚上還顆粒未進。抵達縣城,張偉又急忙趕到另一處單位去了解情況。 “你的水快沒了,換一瓶吧!”一句話打斷了我的回想。一名中年女子笑著拿了瓶礦泉水,硬塞進了我的背包。 這,就是溫暖。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1]地震局公布廈門42處避難所 房屋抗震設防等級7度
- [ 04-21]地震過后蘆山縣城"傷得"不輕 19歲小伙徒手刨出母親
- [ 04-21]遭遇地震時如何科學自救
- [ 04-21]作家李承鵬昨來廈簽售 得知家鄉地震連夜回雅安
- [ 04-21]中國地震局:蘆山地震已記錄到余震109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