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汶川到蘆山,一個民族的砥礪前行
www.fjnet.cn?2013-04-22 08:29? 陸俠?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從汶川到蘆山,我們對公民精神有了更多期待。有人曾將2008年視為“公民元年”,在感天動地的生命大救援中,億萬中國人激情釋放樸素的公民精神。5年移易,這種精神已經成為重塑中國社會的磅礴力量。政府、社會及民眾之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性互動。從政府第一時間新聞發布,到網站建起“尋親熱線”、“災情快報”,從公益慈善組織高效運轉,到志愿救援隊伍迅速集結,國家力量、社會力量與個體力量相互交匯,西方媒體感嘆:“人們對普通中國人更有信心了,可以確信他們擁有建立一個更具美德社會的能力和責任感。” 從汶川到蘆山,我們對社會理性有了更大信心。轉型期的中國無疑必須面對各種矛盾,以焦慮對待沉疴只會積攢問題,以怨懟發泄不滿只能撕裂社會。這5年,當“正能量”成為流行詞,“建設者”成為首選項,我們的社會開始向理性回歸。“不要放縱感情一味煽情,也別肆意否定一味挑錯”,蘆山地震的第一時間,即有網友如此告誡?!皫椭鸀膮^,不一定都要趕赴現場”,“不傳謠、不占路、不添堵,都是在奉獻力量?!币粯拥那橄禐膮^,一樣的生死與共,然而比起5年前的那個初夏,對于如何展開有效救援、怎樣呵護受災者尊嚴,我們有了更高要求、更深理解。 汶川到蘆山有多遠?85公里,1804天。但我們所翻越的距離,豈止萬水千山。 就在這1804天里,我們遭遇了“7·23”動車事故,經歷了“7·21”暴雨之慟,痛惜過“小悅悅之死”。我們也奉獻了北京奧運、上海世博的精彩,見證了鳥巢一代、海寶一代的成長,感動著“最美老師”、“最美司機”的平凡偉大。災難與輝煌并存,痛楚與復蘇同在,徘徊與進步相生。飛速前行的中國開始了靈魂的跟進,重建對人性對社會的信心。 正如苦難是人生的老師,人類的進步也正是在挑戰與砥礪中延展。我們還應該做得更好。新媒體展現了大愛中國,但也推送了蕪雜信息、制造了不實傳言,如何更好發揮網絡平臺的正能量?面對公開透明要求和信息時代的壓力,權威部門如何統攬全局、提供更加系統的信息?被網友連連喊“滾”的慈善組織,能否以自己的“埋頭苦干”重建公信?天災難以避免,但能不能在選址、預防、災后保障上做得更到位? “我們并不只活在我們所屬的時代里,每個人身上也扛著歷史。”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春天,堅守雅安的同胞、眾志成城的國人,讓我們看到了“扛著歷史”的堅韌。這種從很多人身上體現出來的“歷史感”,不正是一個民族不斷前行的動力?(陸俠)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2]防震專家呼吁推廣地震預警系統 稱不能再等
- [ 04-22]快訊:蘆山縣7.0級地震已致188人死亡 25人失蹤
- [ 04-22]女主播披婚紗報道地震續:賓館稱曾建議取消婚宴
- [ 04-22]寶興1所中學震后成廢墟 系汶川地震后重建(圖)
- [ 04-22]地震第2日:地震致186人遇難 累計安置受災群眾17.1萬人
- [ 04-22]四川蘆山雙石鎮村民大多沒有存糧 最多堅持4天
- [ 04-22]通往寶興關鍵道路再次塌方中斷 縣城物資緊缺
- [ 04-22]男子地震后從外地徒步75公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