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跌跌不休 成品油價改需“撥云見日”
2013-04-23 08:30? ?來源:國際金融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雖然上周國際油價連續兩個交易日反彈,截至4月19日,本月以來紐約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下跌9.48%,布倫特原油期貨主力合約下跌9.43%,分別跌破90美元/桶和100美元/桶的水平。目前,歐美市場對于原油價格的中期走勢總體呈悲觀預期。但對于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而言,穩定的目標價格極其重要,直接關系其財政收支平衡,因此必然會采取相應措施調整油價供應量,一旦限產保價措施出臺,油價是否會獲得一定的支撐乃至反彈?市場拭目以待。 春季為煉化企業設備維護期,國際能源署預計由于歐洲、亞洲和中東等地區煉化企業的春季常規設備維護,成品油總產能將削減,因此4月份原油的煉化需求將維持較低的水平;因此夏季用油高峰期的到來,由于季節性需求波動而導致的油價下跌會隨著而出現反轉。但是情況顯然更為復雜,因為從實體經濟需求來看,歐美經濟復蘇的表現持續疲軟,導致原油現貨價格下跌;同時市場對于歐洲經濟復蘇的預期總體依舊悲觀;而對于美國經濟復蘇前景也從謹慎樂觀轉為悲觀。 從原油儲備來看,最近半年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石油儲備高于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說明市場供給的調節能力非常充裕。如果油價持續下跌,OPEC成員國必然會采取更為直接的限產報價措施。盡管目前其內部對于是否馬上采取措施存在爭議,但根據最近幾年來的市場觀察,如果油價回落至80美元/桶左右水平,則限產措施將極有可能實施。 國際油價連續下跌為國內成品油價格改革提供了有利時機。此前備受詬病的“22+4%”的成品油定價機制終于退出歷史舞臺:3月2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宣布試行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將22個工作日的調整周期縮短至10個工作日,取消4%的幅度限制,僅在油價變動幅度低于50元/噸時暫緩調價。隨后,國內汽柴油出廠價格每噸分別下調310元和300元,這一舉措是否意味著“中國需求”將更為頻繁、直接地影響國際石油市場供需格局,從而對近期受歐美經濟復蘇前景暗淡所拖累的國際油價以有力支撐? 客觀而言,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并非一個完全透明的市場化的機制:一方面,國內調價所依據的國際油品并未公布,原因被解讀為“避免國際炒家炒作”,但國際石油市場不同油品之間價差的變化已經成為市場資金流向的重要風向標;這個蓋子未揭開,國內油價調整的幅度和頻率仍然難避“黑箱”操作嫌疑!另一方面,在國內汽、柴油零售價格中,除包括原油的購進成本外,還包括國內運輸費、煉廠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潤、流通費用,以及增值稅、城建教育附加和消費稅。其中,定額征收的消費稅(汽油每升1元、柴油每升0.8元)主要是為了替代養路費等6種費用、逐步有序取消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綜合考慮這些因素,縮短調價周期、取消幅度限制,確實走出了成品油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但要真正市場化,仍需“撥云”而“見日”! 從歷史數據來看,中國成品油價格水平與國際市場油價基本是銜接的。盡管調價周期較長、頻率較慢,但總體趨勢與布倫特原油價格較為一致。新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是否會參照WTI原油價格至今仍不明朗,但很顯然WTI與布倫特油價之間的價差將是影響中國成品油價格水平與波動的重要不確定性因素。 最后,從歷史數據觀察,金價與油價波動趨勢基本保持一致,盡管短期不一致性仍然存在。此次油價下跌與金價暴跌也有較大程度關聯。但必須注意的是:自2010年以來,金價上漲幅度遠高于油價,導致兩者之間的比價關系已明顯高于本世紀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平;同時,考慮到中國石油價格改革力度的深化、新興經濟體穩步增長的石油需求,任何從金價走勢來推斷油價趨勢的觀點都需要慎之又慎! (作者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復旦大學能源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
相關閱讀:
- [ 04-22]國內油價本周四或降 預計每升下調3毛錢
- [ 04-22]油價25日迎年內最大幅度下調 每噸或降超400元
- [ 04-18]河南靈寶公交車票漲價0.5元 市民稱事前沒通知
- [ 04-12]油價新機制致套利受限 加油站競爭加劇忙促銷
- [ 04-11]油價新機制首秀擱淺 盤點成品油15年間5次變革
- [ 04-11]發改委:因波動幅度未超50元 本次油價不調整
- [ 04-11]新機制下首個油價調整窗口汽、柴油價不變
- [ 04-11]新機制下首個調價周期成品油價未調"常態化"明朗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