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常識"不靠譜?網友指"黃金三角區"難以預知
www.fjnet.cn?2013-04-24 11:24? 李穎?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質疑:曾遭美國地震專家聲討 這一看似有理的方法實際上卻飽受質疑。庫普發表這一理論后,美國紅十字會、加州州長緊急服務辦公室和地震專家紛紛發文,對“生命三角”的不合理性進行論證和聲討。 這一次雅安地震中,果殼科技網友“桔子幫小幫主”就發文質疑,獲得不少網友認同。該網友表示,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墻體外倒、墻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所以,盡管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三角空間”。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么地方會有所謂的三角“求生空間”。“強調‘生命三角’可能帶來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很快就倒下了。” “也許覺得沉重的汽車會一直待在原地。可實際上,汽車在地震中很容易被掀起來甚至翻倒。” 正確方法:“伏地、遮擋、手抓牢” 事實上,業界比較認同的自救措施是:伏地、遮擋、手抓牢。網友“桔子幫小幫主”介紹,根據對加州地震生還者所作的綜合統計,地震最危險的傷害因素并非轟然塌下的屋頂,而是四處亂飛的家什和碎玻璃。所以,地震來臨時,要趕緊鉆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捂住最脆弱的頭部,或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這種避難措施更為可靠。 但“生命三角區”也并不是一無是處。能否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能否找到足夠堅固的支撐體,而不是被支撐體本身給砸壞。記者從一位地震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生命三角區”還是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的,但需要找對“生命三角區”,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被砸。而且,“生命三角區”不是臨時抱佛腳就能發現的,而應該在平時就主動觀察,這樣在意外發生時就能有方向性,就不會盲目亂跑。 如果平時沒有準備,那么還是牢記“伏地、遮擋、手抓牢”七字口訣比較好。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4]地震瞬間:雅安一學校老師最后一個離開教室
- [ 04-24]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日本:震前十幾秒可預警
- [ 04-24]蘆山7.0級地震記錄余震4001次 最大余震5.4級
- [ 04-24]北京醫療隊于地震災區完成13例重大手術
- [ 04-24]巴布亞新幾內亞發生6.6級地震 震源深度33公里
- [ 04-24]雅安地震牽民心 周三至周五漳州博文書店義賣
- [ 04-24]漳州云霄列嶼邊防官兵組織師生地震逃生演練
- [ 04-24]默默奉獻的安置點衛生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