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炒房”扼殺經濟創新力
2013-04-27 10: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動不了。謝正軍作(新華社發) 一首歌曾唱到:“我深深地熱愛著這片土地”。如今,這句唱詞里加上“我深深地熱愛著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房子”后,最能反映出許多中國人的追求:企業主想方設法拿地蓋房,百姓自住之外再貸款購房以保值增值。從本世紀初至今,房價成倍上漲,樓市已成為人們獲取暴利的聚寶盆,全民炒房之風漸盛。專家指出,樓市暴利害莫大焉,其中之一就是企業熱衷投資房地產業,而忽視發展實體經濟和進行科技創新。政府應嚴加治理,整治房地產暴利背后的推手,加大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 各種資金逐利地產市場 全民炒房始于上世紀末溫州的太太炒房團,到本世紀初,社會上到處流傳著向銀行借錢超前消費買房的觀念。與此同時,銀行擴展住房按揭業務,條件誘人,從那時起,膽大的人懷揣少量資金勇敢買房。之后,隨著房價不斷翻倍上漲以及通脹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炒房隊伍中。據經濟學家賴偉民調查,2009年下半年以來,出手買房的人中,80%都是為了投資。投資者都認為,錢放在銀行里,總是要貶值的。 與百姓相比,企業躋身房地產市場的熱情更高。開始主要是民企在樓市上打拼,從2009年開始,國有資本大舉進軍房地產市場。據有關機構統計,2012年北京成交的37塊住宅用地中,國企拿走24塊,占據66%的成交份額,民企占34%。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稱:“一線房地產市場基本上是由央企主導,由地方國企輔助開發,逐漸形成相對壟斷的市場。” 此外,外商投資、國際熱錢、信貸資金等都參與了房地產市場上的利益角逐,助推了房地產市場的膨脹。賴偉民介紹說,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國際熱錢流入,這些熱錢通過購買人民幣資產獲利;2005-2009年股市獲利出逃資金進入樓市;2008年底房地產行業承擔了經濟復蘇的“火車頭”;2009年天量信貸進入樓市…… |
相關閱讀:
- [ 04-18]報告稱中國6.45萬人資產過億 北京地區超萬人
- [ 04-04]媒體曝光炒墓地如同炒房:八九萬買不到一平米
- [ 02-25]溫州樓市出現“雙下降” 投機炒房現象得到遏制
- [ 02-01]杭州檢方稱房管局副局長張新存在“炒房”嫌疑
- [ 01-31]杭州檢方稱房管局副局長張新存在“炒房”嫌疑
- [ 12-11]網傳溫州美女炒房客裸跳自殺 記者求證稱不實
- [ 11-20]“房奴”自曝十年炒房路:收益可觀既僥幸又得意
- [ 11-08]溫州某樓盤慘遭腰斬 老“溫州炒房團”內部迷茫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