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黃河經歷30年枯水期后將轉入豐水期
www.fjnet.cn?2013-04-28 07:35? ?來源:大河網 我來說兩句
制圖/王偉賓 你也許想不到,“四季隨機播放”的鄭州天氣,和剛發生的蘆山地震有某種關聯。 在專家看來,加上深層次的天文地理原因,這是黃河經歷了30年“枯水期”,即將轉入“豐水期”的先兆。 人物簡介 王涌泉: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工程師,黃委會水利科學研究院教授、高級工程師,中國天文學會河南天文學組組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天災預測專業委員會委員。 侯琴:曾在河南省地方史志辦公室工作,退休后研究歷史文獻,2012年完成論文《500年來河南大旱》。 今年天氣常“跳水” 是黃河“豐水期”先兆 87歲的王涌泉,是國內水文界老專家和日地水文學創建人,研究治河54年,用他自己的話說,“也是個老河工”。 黃河最近一次大洪水,是在1982年,其后黃河很“消停”,沒發生過大洪水,沒多少泥沙,下游沒有什么決口,這使得黃河下游的河南、山東河段很平安。 王涌泉覺得,這恰是問題所在。因為黃河一向旱澇交替,由于“枯水期”河道易淤塞,“枯轉豐”階段,經歷幾次大暴雨,黃河往往挾帶大量泥沙,造成決口或改道。 而這個“枯轉豐”階段,王涌泉認為,即將到來。在他看來,這有三個契合因素:一是物理背景,太陽活動由低谷轉為上升。而太陽活動強的年段,黃河就是“豐水期”,今年氣溫偏低,也和太陽活動有關。“2014年,北極地區將發生日食,到時北半球可能會更冷。” 二是氣象原因。據史料記載,黃河的幾次大洪水前,都曾發生長時間的枯水。發生旱澇轉變的年份,也就是北半球歐亞大陸大氣環流發生改變的時候。大氣環流由緯向環流轉為經向環流,黃河就將進入豐水期。“最近冷熱交替很厲害,就是大氣環流由緯向轉為經向的原因。” 第三個就是:今年發生的一切,和1933年太像了。 在災害史上,很多時候,歷史都是重復的。王涌泉說,1933年,是太陽活動低值年,當年,四川茂汶縣發生7.5級地震,8月黃河發生大洪水。而今年的蘆山地震,依舊在當年的龍門山斷層地震帶上,近幾年雨帶北移,影響的正是黃河流域。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6]黃河一景區現場叫“媽”可免票 稱黃河是母親河
- [ 04-16]寧夏石嘴山一電廠廢水泄漏流入黃河 尚未對下游用水安全造成影響
- [ 03-31]泥漿直排護城河致浙江紹興三江古城現“黃河”
- [ 03-28]網傳"黃河浮尸萬名" 蘭州:每年約百具 未影響水質
- [ 03-28]蘭州回應黃河浮尸:每年約百具 未影響水質
- [ 03-19]“驚濤拍岸,萬馬奔騰”黃河壺口瀑布迎來“桃花汛”
- [ 03-17]黃河內蒙古段解凍 “開河魚”游上餐桌
- [ 03-12]黃河內蒙古段開河“近半” 目前開河水位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