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發泡餐具今解禁 公眾擔憂白色污染重現
2013-05-01 07:02: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公眾擔憂“白色污染”重現 此前,原國家經貿委在解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被禁用的原因時指出,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生產、使用、回收等各環節都存在嚴重問題。在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發泡劑,有的會破壞大氣臭氧層,有的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在高溫下使用不當,易產生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使用后隨意丟棄,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難降解,會造成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且回收和處理難度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從1999年就被禁用,但由于其“禁而不絕”,部分人在聽聞其解禁的消息之后才知道“原來它已被禁14年”。盡管發改委對于解禁的理由言之鑿鑿,但面對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突然解禁”,公眾卻表現出一定的擔憂:這會不會導致“白色污染”重現? 有環保組織表示,由于一次性發泡餐盒成本低、回收利用價值相對低、質量輕,很容易就被大量地隨意廢棄,白色污染風險可能加重。此外,還有質疑稱,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解禁會對現有一次性餐具消費環保觀念產生一定的沖擊。 消費者擔心能否保證安全無毒 除了擔心可能引發“白色污染”外,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回歸市場,消費者最關心的還是安全問題:歷經十幾年禁用,如今一朝解禁,其安全性是否能夠保證,是否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 引人關注的是,央視2010年曾在“洋垃圾變餐盒”的報道中揭露,一些發泡餐具生產企業在生產原料中會加入工業級碳酸鈣、滑石粉等有毒有害物質;并使用嚴禁在食品包裝材料中使用的熒光增白劑。面對群眾最為關心的餐具毒性問題,發改委表示,已委托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國家相關標準進行了檢驗。實驗結果表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符合相關國家標準。 雖然社會上對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安全性仍有爭議,但專家指出,正規合格的發泡餐具是安全的。福州市塑膠同業公會秘書長彭超表示,只要不用微波爐加熱,不用開水蒸煮,不盛放100℃以上高溫食品,合格的發泡餐具是安全的,不會產生有害物質。 或將沖擊可降解餐具市場 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突然解禁”難免將對可降解餐具市場產生沖擊。據了解,從2001年始,國家本來要求餐飲行業必須使用“可降解餐具”,但與發泡餐具相比,成本高出十多倍。可降解餐具推行十多年仍步履維艱。 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由于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與其他替代產品相比價格低廉,且有市場需求,盡管國家此前三令五申嚴禁生產,目前國內仍有100多家企業生產和銷售。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合法化”,對于可降解餐具市場可能產生較大的沖擊。一些可降解塑料廠家直喊“傷不起”。 解禁之后監管和回收是關鍵 對于此次解禁,有分析文章指出,一次性發泡餐具解禁后將主要面臨原料質量難控制,產品質量堪憂;添加劑濫用,威脅食品安全;使用溫度有限制,不合理使用有危害;回收難成核心難題,擔憂“白色污染”重現等四大難題。 有意見認為,一次性發泡餐具的回歸不應該是一個“裸歸”,應該是一個讓消費者放心的回歸,讓環境不受傷害的回歸。實現這種可能,一個健全的回收利用制度,一個科學的行業準入標準,一個有效的行業監管體制,缺一不可。 業內人士表示,發泡餐具的生產必須盡快出臺行業標準,明確行業準入條件,并規范由原料生產到最終成型的一系列環節所應適用的標準,同時要警示、告知消費者在哪種情況下餐盒可以安全使用,哪種情況下餐盒會產生有毒物質,以便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在回收環節,要建立起廢舊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回收再利用體系,以防止白色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完) (中國新聞網) |
相關閱讀:
- [ 04-29]一次性發泡餐具“重出江湖” 解禁后面臨4大難題
- [ 04-28]南京14萬人將享受計生“一次性獎勵”
- [ 04-26]一次性發泡餐具五一將“解禁” 行業監管待完善
- [ 04-25]四川雅安災區在廈職工可一次性提取公積金余額
- [ 04-24]地震重災區在廈職工可一次性提取住房公積金余額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