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霧霾嚇走老外 在京外籍雇員獲15萬危險津貼
2013-05-03 20:55:06??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倫敦的托馬斯去年申請到一家美國通信公司在北京分公司市場部經理職位,但因為孩子不適應北京的空氣,經常生病,他今年初回到倫敦。現在,每當倫敦早高峰時段聞到嗆鼻的汽車尾氣,他偶爾會為選擇離開北京而遺憾。 最近幾年,很多在美的華人華僑選擇回國發展。美籍華人閆波兩年前受聘于一家制藥公司到中國領導一個大部門的業務。當被問到公司會不會因為霧霾問題撤離中國時,閆波說:“這怎么可能呢?美國制藥行業因成本上升和政府管制增多,目前正把很多臨床測試、基本原料藥配料、生物統計等業務轉移到中國。”他表示,空氣污染對有小孩子的在華外國人家庭會是一個很大問題,他部門里幾名日本員工因此把家人送回日本。 盡管受霧霾天氣影響,引發在華日本人的憂慮,但《環球時報》駐日記者采訪日本外務省有關人士后得知,日本駐外外交官無特殊情況,自己不能提出要求撤離,“因此沒聽說有人因擔心霧霾離開中國的”。但外務省從日本運口罩到中國,并提醒在華外交人員平時注意關窗、減少不必要外出。日本駐華使館還聘請專家為居住在中國各地的日本人講解PM2.5的危害和防范知識。霧霾對中國城市國際形象打擊更大 盡管中國的巨大商機甚至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生活仍會吸引大量的外國人來華,但北京等大城市空氣污染問題今后如得不到有效治理,終將會讓一些人望而卻步。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北京代表處合伙人、在華居住已十年的新西蘭人郝萊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雖然還是有很多外國人愿意到中國來工作,但空氣污染已經讓很多國際公司很難再把北京作為一個招聘的賣點了。” 英國駐華使館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年有37萬英國公民赴中國旅游,有1.7萬英國公民在中國合法生活和工作。不過,雖然包括《金融時報》在內的英國媒體稱,愈來愈多的外國人正在逃離中國,但誰也拿不出一個統計數字。盡管沒有官方數據顯示空氣污染導致多少外國人離京,或使北京損失多少外國游客,但據北京市旅游發展委員會的統計,今年2月北京接待入境過夜外國游客16.5萬人次,同比減少37%。 湯普森在英國一家公關公司任職,有很多到北京出差的機會,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霧霾污染對北京國際大都市形象的打擊更大,超過經濟利益的損失。”他認為,中國過去缺乏根治空氣污染問題的勇氣,人們曾抱著“熬一熬就過去了”的態度。湯普森說,倫敦能除掉“霧都”的惡名,關鍵在于公眾的自我意識,大家共同來維護一個更好的自然環境。如果倫敦的空氣污染問題重現,那些排放不達標的企業一定會遭遇強大的輿論壓力,會被嚴懲。而在中國,目前大家還是抱怨的多,盡管政府公布不少政策,但自覺自愿綠色出行、買小排量車的人還是相對太少。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中國項目研究助理馬祖立(Jack Marzulli)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自己的項目一年后結束,他會回美國,空氣污染是他不會考慮長期待在北京的原因之一。馬祖立認為,雖然治理好北京空氣污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一些環保組織的努力已取得很大進展,中國公眾對空氣污染和其他環境問題的意識也在不斷增強。日本駐華使館環境專員岡崎從事推進日中兩國環境合作的工作,他表示,希望日本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教訓、政策、技術以及經驗能有助于中國解決問題,自己也有意愿繼續在北京工作。岡崎說:“日本也曾經歷過嚴重的空氣污染,我本人也曾作為空氣污染訴訟中的被告,參與過艱巨的工作。無論世界哪個角落,我都不希望看到這樣的危害再次出現。”(本報駐美國、英國、新西蘭、日本特約記者張川 紀雙城 王淼 孫秀萍 本報記者 閆爽)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