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談施一公當選美院士:兩科學院無必然關聯
www.fjnet.cn?2013-05-04 06:56? 韓娜?來源:北京晨報 我來說兩句
■新聞背景 施一公2011年落選中科院院士 2010年,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和施一公聯合在《科學》雜志上發表評論,批評國內科技體制以及學術界風氣引起巨大反響。他們稱:“在中國,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做好的研究,不如與官員和他們賞識的專家拉關系重要。” 2011年中科院院士評選中,施一公和饒毅雙雙落選,引發了人們對院士評選的熱議。2011年12月9日,在新增院士名單出爐后,饒毅撰寫了一篇4000余字的博文,標題為《解剖“逆淘汰”社會現象的一只麻雀》,為施一公的落選鳴不平。他認為,院士評選中,重視的不是學術水平、年齡、學術年資、在國內科學貢獻大小,而是“在有些人面前低頭排隊的時間,有時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他當時宣布不再參選院士。 對施一公當時的落選,也有人總結出兩方面因素,對施一公的學術水準,接受采訪的院士都作出了正面評價,認為符合院士的標準,但國籍被認為是落選的首要原因。當時其尚未取得中國國籍,這并不完全符合相關標準;第二個就是回國時間短、貢獻少。 此番施一公當選美國院士,再次引發人們對國內院士增選機制的質疑和反思,比如貢獻度和學術成就,不應該單純限于國內,對于真正的科學家和人才,在評選時國籍放寬等等。也有人認為評選只是一個過程,中國有中國的評價體系,美國有美國的評價體系。但是這不妨礙他是一個優秀的科學家。 有清華教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施一公今年再次參評了國內的院士增選,其結果也必將引發人們的再一次高度關注。 晨報記者 韓娜 (北京晨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相關新聞
- [ 05-03]中科院稱對施一公等當選美科學院院士感到高興
- [ 05-03]中科院對施一公等當選美科學院外籍院士感高興
- [ 05-03]中國落選院士當選美院士的正常與不正常
- [ 05-03]施一公落選與當選的核心標準問題
- [ 05-02]從施一公成美國雙院士借鑒什么
- [ 05-02]清華教授當選美國院士 曾批中國科研經費分配體制
- [ 05-02]清華教授當選美國院士 曾批中國科研經費分配體制
- [ 05-02]美方回應中國落選院士當選美院士:去問中科院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