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五條滿月被指缺乏殺傷力 僅北京執行20%個稅
2013-05-04 18:22? 陳亮 李欣?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近期,隨著多個城市“國五條”細則漸入“滿月”,樓市呈現 量跌價滯、觀望情緒加重等特點。上海、深圳、重慶等7個地市雖然明確涉及20%個稅,但總體上都是對于中央“國五條”的重申,被指缺乏“殺傷力”。 今天(4日),海德房地產公司在官方微博上表示,北京是國五條執行細則中唯一一個嚴格執行20%個稅的城市,北京購房人稅負承受力接近極限,也導致觀望成為當前二手住宅市場的主流情緒。 而在北京二環外的一家中介公司,公司經理告訴記者,她認為,政策效應最多持續二三個月,想要買房,得再等一等。 偉業我愛我家市場研究院經理程浩業:不管是二手房還是新房,在整個市場出現大的政策調控之后,整個市場的規律是成交量先明顯萎縮,之后才是成交價格發生一定的波動,之后我們的價格如何走,有待于市場預期。 剛剛過去的4月,隨著“國五條”各地細則陸續出臺,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經過3月房地產交易的爆發式增長的集中釋放,4月的房地產市場成交量大幅回落,二手房成交遭“腰斬”;但房價未見明顯松動,價格趨穩。 截至5月2日,共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35個城市發布了各自的地方細則。其中,對于“國五條”爭議較大、影響較強的20%差額征稅政策,除北京有實施實例外,多地采取回避政策。甚至杭州、南京等多個地區出現“一句話”細則。僅提及將嚴格執行國辦發〔2013〕17號文(即“新國五條”),并沒有明確提出要執行房屋轉讓個人所得稅按“轉讓所得的20%計征”。 由于多地沒有具體落實辦法,也使新政落地難度加大。 365地產網新聞總監郭紅兵:市民購房者對未來依然沒有辦法作出判斷,這一次的國五條細則,落實到各個地方政府的時候,如果被打折縮水的話,后市勢必引發投資性需求的迅速反彈,對調控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張漢亞認為,地方政府對于“國五條”落實并不積極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對于當地房地產外需及房地產相關稅收等依賴性較大。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表示,在統一要求不明、地方情況各異的情況下,這樣的目標意義不大。 馬光遠:GDP的增長或者說人均收入的增長相當高,這個漲幅已經相當高了,現在看看,目前全國的城市里哪一個統計上的房價漲幅超過GDP增長了?很難見到。 目前各地的政策語焉不詳,也讓地產經營人士認為,房價上漲會放緩但是不會出現冰點。 合肥原家不動產經理張冬:這么多人想買房子,20%的個稅只會增加買房者的負擔,最起碼對二手房這個市場來說,這個政策下來了,不會出現"冰點期",慢慢進入一個平穩期的。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土地、信貸、樓市調控政策,然而房價高燒多年不退。如何讓樓市走出“十年九調,屢調屢漲”的怪圈?北京市房屋中介協會會長李文杰此前表示,新政的確會導致市場短期降溫,但是一方面,巨大的需求擺在那里。另一方面,手握大把房子的人仍然很多,所以,這不是一個交易環節的控制政策就可以解決的。 李文杰:現在是購買成本的增長,但是持有成本并不高。任何交易環節的稅費起到的作用都是短期的,真正要想遏制投資和投機性需求,應該是將房產稅落實到細則上。 近年來,國家出臺一系列土地、信貸、樓市調控政策,然而房價卻是高燒多年不退。如何讓樓市走出"十年九調,屢調屢漲"的怪圈?北京市房屋中介協會會長李文杰此前表示,新政的確會導致市場內短期降溫,但是一方面,巨大的需求擺在那里。另一方面,手握大把房子的人仍然很多,所以,這不是一個交易環節的控制政策就可以解決的。(記者陳亮 李欣)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