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中國以“三不”軍事原則支撐和平發展
2013-05-05 09:10? 韓旭東?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原題:中國以“三不”軍事原則支撐和平發展 這“三不”軍事原則具有中國特色,將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同時也將對新的國際秩序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 文/韓旭東 在上月發表的第8部國防白皮書《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中,中國政府鄭重承諾“始終不渝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國防政策,反對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干涉別國內政,永遠不爭霸,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軍事擴張”。這里的三個永遠“不”將成為中國軍隊建設和運用的基本原則,使軍隊在中國和平發展中發揮戰略支撐作用。 中國在推動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發展進程中,始終強調堅持和平發展的國策。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發展,中國國防實力也得到提升,軍隊不斷強大。對此,國際社會不斷出現“中國軍事威脅論”、“中國將使用武力挑戰國際秩序”等種種論調。有些人甚至還提出:隨著中國軍力的提高,中國是否會堅持和平發展、是否會走以往強國發展的老路等疑問。對此,中國第8份國防白皮書給予了明確的回答,即“永遠不爭霸,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軍事擴張”。這三個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不”既表明了中國的自信和胸懷,也是對國際社會種種論調以有力的回擊。 “永遠不爭霸”,它的內涵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含義是指: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不與其他國家搞軍備競賽,不在軍力上與其他國家爭高低強弱,而是始終根據本國的國防需要發展軍力。中國發展軍力的根本目的是捍衛國家主權和安全,捍衛國家領土完整,保衛國家利益不受侵害。自改革開放以后的20多年間,中國在軍隊建設上大體上遵循著“忍”這一原則,對軍事發展沒有給予適當的財力投入,軍力發展速度放緩,軍力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不相協調。在此期間,中國在軍事上不斷受到威脅,如“銀河”號事件、“炸館”事件和“撞機”事件等相繼出現。進入新世紀后,中國適當加大了國防投入,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提升加快。自去年以來,中國軍隊強調要“能打仗,打勝仗”。對此,國際社會再一次對中國軍隊的發展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疑問。其實,打仗是軍隊與生俱來的根本職能。中國軍隊的“能打仗,打勝仗”目的在于提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而不是推行對外軍事強硬政策。“永遠不爭霸”以其清晰簡明的形式回答了國際社會對中國軍力發展的疑問,可以說是國際社會對中國軍力發展認識的一顆“定心丸”。這也是中國堅持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堅持通過對話談判、平等協商來解決與周邊國家之間的矛盾與問題在軍事上給予的戰略支撐。 “永遠不稱霸”,它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但其基本含義是指:即便強大了,成為強國了,中國也不會搞地區霸權和世界霸權。自近代以來,登上世界強國位子的西方國家無不搞稱霸。任何一個強國都是從一個地區性的強國發展成為世界性強國,稱霸也是從一個地區性霸權向世界性霸權發展。某些人就習慣性地主觀認為,中國在向世界強國發展過程中也免不了要搞稱霸。其實,這是對中國沒有真正了解,對中華民族沒有真正認識的一種表現。中華民族在各色強國殖民侵略浪潮中飽受苦難,深知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和人民自由來之不易。這是自近代以來出現的各色世界性強國所不曾經歷的。所以,中國深知發展的重要,也深知和平的珍貴。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地貫徹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維護世界和平與地區穩定。這在軍事上的體現就是“永遠不稱霸”。只有軍事上不搞稱霸,中國主張的世界和平與穩定才能得到軍事上的支撐。中國為貫徹“永遠不稱霸”這一原則,已經鄭重承諾不搞軍事聯盟、不在海外建立軍事基地、不搞軍事干涉別國內政活動等。中國的這種承諾與世界霸權國家和地區性霸權國家形成了鮮明對照。這也是中國特色發展之路,也是“中國夢”實現之路。 “永遠不搞軍事擴張”,這一原則是任何想搞霸權的國家,不管是搞地區性霸權還是搞世界性霸權的國家,都不敢向世人鄭重承諾的一個軍事原則。從近代歷史看,任何一個世界性強國在其發展過程中都是通過不斷對外軍事擴張來實現的,甚至不惜發動世界性大戰。目前,美國為了維護其世界性霸權,成為對外用兵最多的國家。如最近中國發表的《2012年美國的人權紀錄》指出,美國是冷戰結束后世界上對外發動戰爭最頻繁的國家。某些想成為霸權的國家也大力推行軍事擴張,如日本和印度都在積極尋找建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的發展是一種和平發展,而不是通過軍事擴張來實現發展的。因此,中國鄭重承諾,“永遠不搞軍事擴張”,其重要的內涵就是不主動對外用兵,不會主動對外發動戰爭,而是堅持防御性國防政策,遵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斗爭原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國家利益的安全。 中國提出的這“三不”軍事原則具有中國特色。其將對中國的和平發展提供有力的戰略支撐,同時也將對新的國際秩序的形成產生深遠影響。□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