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夢 青春無悔:習近平參加主題團日活動側記
2013-05-06 06:38? 盧新寧 李斌?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青年精神彰顯中國精神 “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這是五四先驅對青春的歌唱。近代以來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正是在他們的激情與吶喊中,在他們的奮斗和犧牲中,迎來中國奔向黎明的曙光。時代場景變換,今天的中國青年,如何唱響屬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我們怎么紀念?我們一起來參觀航天科技成就展,感受載人航天精神,激勵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樣的紀念是很有意義的。”總書記這番話,成為主題團日活動的鮮明主線。 展廳入口處,一塊展板簡要介紹了航天科技的重大成就。其中一個標題十分醒目,“青年發揮著特殊重要作用。” “我們最大的成就,就是實現了兩彈一星夢、飛天攬月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許達哲告訴總書記,6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揮灑青春,勇攀高峰。現在,35歲以下青年占集團員工的54%,型號總設計師、總指揮隊伍中,45歲以下占46%;載人飛船、嫦娥衛星、北斗衛星、東方紅四號衛星平臺研制隊伍的平均年齡分別是33歲、33歲、35歲和29歲。 1971年4月,當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遨游太空時,陜北黃土地上,一個18歲的青年,正仰望天空,“我當時在延川縣梁家河村當知青,聽到了發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動!”站在“東方紅一號”總裝的歷史圖片前,習近平重溫當年。 從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飛船返回艙到月球車,展廳里,一件件實物和模型,標注著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的堅實步伐。它們的背后,是幾代航天人無怨無悔的青春故事,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傳奇。 “空間技術領域是高技術集中的領域,空間技術水平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國防實力的重要標志。”站在月球探測器旁,習近平像是在為簇擁在身邊的青年人講解總結。從白手起家,讓曾經連火柴、鐵釘都要舶自外洋的祖國,奇跡般地擁有了“兩彈一星”,到“嫦娥”奔月、“蛟龍”入海,新中國走過的這段輝煌歷程,何嘗不是一個國家強大力量的展現,一個民族偉大精神的詮釋? 27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也在展廳里參觀。看著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龐,總書記十分高興,同大家一一握手。聽說唐嘉陵是蛟龍號潛航員,總書記問他“潛了多少米?”唐嘉陵回答“去過7062米”。習近平又問:“潛航員在身體上有特殊要求嗎?艙里壓力很大吧?”“選拔的要求非常高,但艙里的環境跟陸地上是一樣的。”“像我這樣能下去嗎?”聽到總書記風趣的話語,大家都笑了起來。展廳里,氣氛輕松愉快。 看了航天成就,聽了唐嘉陵的介紹,總書記說:“上天入海,這就叫‘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 “總書記,和我們合個影吧。”不知誰喊了一句。 “好。”總書記話音剛落,青年代表們迅速圍了過來,將總書記簇擁在中間。 “一二三,茄子”,在齊聲的高喊中,在歡樂的笑聲里,相機定格了總書記和青年們在一起的瞬間。這些活潑可愛的年輕人,曾在西部農村燃亮青春,在東海之濱守衛海疆,在科研機構默默奉獻,在呼倫貝爾大草原放飛夢想。此刻,他們收獲了關于青春的更多思考。 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從五四運動對“德先生賽先生”的深情呼喚,到“華北之大放不下一張平靜書桌”的抗戰宣言;從上世紀80年代“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到這個春天馳援蘆山地震災區的青春足跡,一代代青年以天下為己任,用鍥而不舍的奮斗,鍛造著自己時代的精神氣質。 接過五四“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火炬,今天的中國青年依然是整個社會最富有朝氣、最富有活力的力量,依然如總書記所言,“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 |
相關閱讀:
- [ 05-05]北大官網刊文介紹北大學子給總書記寫信到收到回信過程
- [ 05-05]習近平:讓更多青少年敢于有夢勇于追夢
- [ 05-04]習近平: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 [ 05-03]習近平就蘆山地震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 05-02]煥發工人階級的歷史主動精神—— 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4月28日重要講話
- [ 05-01]習近平:當大隊書記時臨時有事沒去成大寨
- [ 05-01]習近平會見勞模:當村支書時臨時有事沒去大寨村
- [ 04-30]習近平同全國勞模代表座談側記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