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發文否認貨幣超發:M2高企不一定通脹
2013-05-06 07:30? 田俊榮 吳秋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3.手里的錢會“毛”嗎? M2存量大并不必然引發通脹,M2會不會推高房價就看社會投資預期如何 “聽說,M2多了就代表錢多了,東西、房子就會漲價,老百姓口袋里的錢也會越來越‘毛’。是這樣嗎?”北京的楊女士有些困惑。 M2存量大是通脹的一個基礎性條件,但并不必然引發通脹。 我國居民有儲蓄的習慣,加上社保體系尚不完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等因素,導致居民儲蓄傾向較高,居民戶存款已超過40萬億元。這筆相當于M2存量40%的貨幣往往青睞于躺在銀行里賺取利息或投資固定收益產品。 即使部分貨幣流出銀行體系,也不一定會沖擊物價。當商品產量不夠,百姓很多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人們拿了錢之后就會“久旱逢甘霖”,馬上用于消費進而可能形成通脹。“時下,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鋼鐵、水泥、家電、汽車等行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產能過剩,難以出現這種需求帶動型的通脹,出現的往往是生產成本上升所帶來的成本推動型通脹,也就是問題常常出在生產這一側,而不是需求那一側”,李稻葵說,“至于農產品價格短期炒作現象,那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通貨膨脹,而是M2存量過高在短期內帶來的局部炒作。真正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商品,并沒有因為M2的高漲而出現大規模、持續的漲價潮。” 放眼國際,日本自2000年以來,M2與GDP之比一直在200%以上運行,但其經濟卻處于通縮狀態;再看金磚國家,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四國的M2與GDP之比分別是188%、45%、37%和18%,但今年1月份CPI的漲幅卻分別是2%、7.1%、6.15%和6.62%。可見,若無其他條件配合,M2存量高并不一定會直接導致通脹。 “與M2和CPI的關系相比,M2和房價的關系要緊密得多。”王松奇說,房地產投資是長期投資,老百姓有時存錢就是為了買房,因此M2多房子的購買力就大,但這并不意味著M2多就一定會帶來高房價。 李稻葵認為,M2要沖擊房價,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存量貨幣很多,二是有漲價的預期,如此,人們才會拿出貨幣購房進而推高房價。當前,M2會不會推高房價就看社會投資預期如何。 “從投資屬性上看,房子和股票都是資產。為什么同樣在M2高企的背景下,房價上漲,股市卻低迷?這恰恰說明了社會投資預期很關鍵。”李稻葵說,房地產本身具有稀缺性,又存在供小于求的局面,自然會產生漲價的預期,而我國股市的基本制度還有待完善,投資者對股市投資預期比較差,這兩種不同的預期造成了樓市與股市冰火兩重天的格局。這一現象本身也說明,M2高企并不一定會沖擊資產價格。“如果未來的調控政策能真正改變房價上漲的預期,那樓市也會像股市一樣,再多的M2也不會來沖擊房價。” 在分析M2對物價、房價影響時,不應忽略重要一點,那就是我國擁有較強的宏觀調控能力和手段,央行的貨幣政策對社會資金投向影響深遠,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M2對經濟生活的沖擊。 從2010年以來,央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一度上調至21.5%的歷史高位,央行票據也大量發行。截至去年底,其他存款性公司在央行的準備金存款余額達19.1萬億元,未到期央票余額為1.16萬億元。也就是說,雖然同期M2余額為97.4萬億元,但其中約20萬億元被央行鎖定,巨額流動性“刀槍入庫”。 |
相關閱讀:
- [ 01-19]PM2.5每年導致歐洲386000人死亡 影響人均壽命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