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詠:叔侄強奸案等錯案法院防錯殺有功錯判有過
www.fjnet.cn?2013-05-06 15:45? ?來源:人民法院報 我來說兩句
第六,充分爭取社會各界支持共同防范冤假錯案。加強群眾監督,是防范冤假錯案的有效舉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堅持司法的群眾路線,積極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持,合理借助群眾的力量、智慧,可以有效彌補專業法官認識的局限和能力的不足。長期以來,“殺人償命”的觀念對司法實踐的影響甚廣,一個命案發生了,方方面面都很關注,特別是被害方,要求盡快破案、嚴懲罪犯的呼聲往往很強烈,也很容易得到社會群眾的同情與支持。設身處地地講,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法院審判的必須是真正的罪犯,而認定犯罪靠的是事實和證據,因此有一個正確的心態極為重要。一是不要過于苛求“命案必破”。我們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偵辦案件初衷是好的,老百姓期盼獲得安寧祥和的愿望也是好的,但強調“命案必破”必然會給公安司法機關辦案增添無形的壓力,甚至會形成外在的干預因素,進而可能影響到辦案質量。在實踐中,受制于認識手段和能力水平等因素,少數案件破不了、抓不到、訴不了、判不了的情形是客觀存在的,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只能是該撤案的撤案、該不起訴的不起訴、該判無罪的判無罪,絕不可做“拔到筐里都是菜”的事。二是避免冤假錯案是要有代價的。從認識規律的角度上看,百分之百杜絕冤假錯案是不可能實現的,一般以為,西方國家有較為完備的司法制度,可能不會有冤假錯案,而事實與人們的想象正好相反。中國政法大學陳光中教授主持的研究團隊有一個結論:美國死刑案件無辜者被錯判死刑的比率為5%。他們的研究數據來源于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詹姆斯教授主持的全美死刑適用研究報告。這項研究由美國聯邦司法部委托詹姆斯教授組織開展,是美國對死刑進行的最完整的一次統計研究。前面講到美國和日本的兩個錯案,還有去年6月12日宣告無罪的澳大利亞琳蒂謀殺案(即著名的“暗夜哭聲案”),琳蒂于1981年被控犯謀殺罪并被判處終身監禁,歷經31年才被平反昭雪。這些案件,在當時都認為沒有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或者是真兇歸案,或者是科技進步,冤假錯案才得以糾正。可以看到,錯案不只是中國才有,古今中外都有發生,最重要的還是要研究如何能夠有效預防、一旦發現能夠及時糾正。我們的觀念中常有“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的認識,但要有效防范冤假錯案,做到“不冤枉一個好人”,讓無辜者獲得保護,那就有可能會“放過”一些壞人,這種制度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在這個問題上社會各方面都要有心理準備,這也是維護刑事司法公正、防范冤假錯案必須要付出的代價。三是及時把真相告訴老百姓。消除疑慮最好的辦法就是公開。許多案件是否確為錯案姑且不論,但由于長期拖延,真相遲遲不公布,讓法院極為被動,最終結果無論如何都難以贏得信任。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刑事審判要適應時代要求,注重司法全過程的公開,只要不涉及國家秘密、審判秘密、個人隱私以及重大商業秘密,就應當及時主動公布真相,讓人民群眾用心中的那桿秤去衡量和評判。要在堅持依法獨立公正審判的基礎上,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和建議,積極爭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新聞媒體的理解支持,充分重視專家學者的積極作用,一些重大、疑難、爭議較大案件的審判,可以考慮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代表、媒體代表、基層群眾代表組成觀審團旁聽觀審,并以適當方式聽取他們對案件處理的意見;可以組織專家學者進行研究論證、提供咨詢意見。總之,我們要積極主動與社會各界攜起手來,共同為守住公正司法底線創造寬松、理性的環境。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6]巴西公交車再發強奸案 嫌疑人或吸毒后實施性侵
- [ 05-06]男子替朋友送美女回家 半路起色心欲霸王硬上弓
- [ 05-03]借教英文之便 澳洲男子強暴東南亞四姐妹遭審判
- [ 05-02]93歲澳大利亞男子涉嫌在東南亞強奸4姐妹
- [ 04-30]動物界的暴力“強奸犯”
- [ 04-28]13歲初一女生網戀后懷孕 男友因強奸罪獲刑10年
- [ 04-27]迪拜公交車司機欲強奸美軍女兵 反遭女兵奪刀制服
- [ 04-25]花甲老漢看到鄰家幼女手拿包子起邪念實施強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