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0大學生成新型農民 “知識青年”回鄉,行嗎
www.fjnet.cn?2013-05-06 16:33?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書讀得不賴,種地行嗎? 奔忙于市場兩端,弄完秧苗還要弄電腦 “書你讀得不賴,那種糧、種菜,行嗎?”王永波剛開始搞大棚種植,村里人打量這個“不務正業”的大學生,滿腹狐疑。 王永波決定證明給鄉親們看。他用5年時間,不斷改造日光溫室大棚,最終做成了適合本地氣候特性的簡易大棚。 “壽光靠海邊,日照充足,咱這兒冬天日照少,照搬他們的日光大棚,效益并不理想。搞現代農業要因地制宜?!蓖跤啦ǜ嬖V大家,簡易大棚成本低,回收快,它適合農村,更適合底子薄的創業者。 頭兩年干得不錯,鄉親們開始主動找他,希望一起搭伙。2007年8月,王永波在村委會的支持下,聯合22戶農戶,成立了正定縣鑫農糧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承包了600畝地,用100畝搞設施蔬菜,500畝開展適度規模種地。 等王永波弄完了馬鈴薯地,記者跟著他去合作社辦公室,聽到有人喚他,“永波呀,啥時候把村里的地都種了呀?”原來,聽說王永波計劃搞千畝玉米示范方,村民們熱情很高。 在規?;洜I上,魏曉賓走得也很扎實。稚氣未脫的他領著14個大學生一起創業,“我們碧玉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有120畝的20個蔬菜溫室大棚,150畝的48個冷棚。” 他們畢業于全國各地,學啥專業的都有,還有的家在外地。“剛入伙的人,可不是來了就坐辦公室,要到地里先干一年,練成侍弄秧苗的高手,承包一個責任棚,再到市場搞推銷去!”這里的大學生農民,奔忙于市場兩端。 魏曉賓把辦公室設在縣城,在黃金位置的寫字樓里。剛剛撫弄完秧苗的手,熟練地擺弄著電腦,200多平方米的辦公區里,10多個年輕人在忙碌。 和王永波、魏曉賓不同,南牛鄉塔屯村的陳冬冬2007年大學畢業后,在北京找了份工作,工資待遇不錯,在公司里做到項目組長,家人也覺得很體面。2012年他提出要回鄉養豬。老總勸他,“你瘋了?想加工資,給你。別回去了,你考慮下?”他考慮了一天,還是決定回鄉。 “這是我的‘創業團隊’”,陳冬冬用草棍扒拉著他的創業“伙伴”——3頭豬,8只羊??粗郧拔餮b革履的照片,再看看眼前這個抱著飼料盆的小伙子,判若兩人。 “回家風吹日曬,后悔不?”記者問他。 “在家創業,人不再漂著,接地氣,舒坦?!?/p> 為了扶持他建一個畜牧養殖小區,鄉黨委幫他申請了10萬元貼息貸款。他信心滿滿地邀請記者:“明年再來,牛羊滿圈!”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6]鄭州29名女大學生因參與傳銷被勞教
- [ 05-06]閩南師大:大學生為震區人民捐款
- [ 05-06]買點卡刷信用可返點賺錢?大學生找兼職被騙
- [ 05-05]沈陽:大學生畢業五年內可申請公租房
- [ 05-05]大學生入職半年侵吞公款 利用管理漏洞圈錢19萬
- [ 05-03]15歲少年考進大學 人際關系緊張致成績一落千丈
- [ 05-02]電影《致青春》掀“懷舊風” 大學生頻頻包場
- [ 05-02]女大學生獨自登山遇險 抱懸崖邊小樹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