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報告:保護海權將強化海上航空執法
2013-05-09 07:15? 劉暢?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環球時報》記者8日從國家海洋局《2013中國海洋發展報告》的發布會上獲悉,2020年前,飛機將是中國海上執法力量建設的重頭。預計到2015年,中國海上航空執法能力將成倍增長。一名海洋局內部人士會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航空執法能力及協作機制和日本有較大差距,遠滿足不了當前局勢所需的持續、大范圍偵察需求。 中國海監現有6架固定翼飛機,4架直升機,基本平均分布在中國沿海。“航程短,功能弱”,有海監人士如此評價目前的航空執法力量,“南海2500公里一個來回都跑不下來”。據《報告》闡述,到2015年,海監將增加航程大于4500公里的中遠程固定翼飛機,并全面提升機載裝備水平。上述海監人士稱,日本是由航空自衛隊主要負責海上信息搜集和偵察,其配備的P-3系反潛機有超強深海偵測能力,能連續飛行17小時,功能更強的P-1系今年3月入役。這名人士稱,日本海上執法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海上自衛隊和海上保安廳聯動機制。 這是國家海洋局連續第6年發布《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08年以《海洋國情咨文》為名—編者注),海上執法和海洋維權從未被推到如此醒目的位置。“2013報告的最大背景是海權爭議上升。”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賈宇表示。研究所專家吳繼陸說,2012年是中國海洋維權斗爭的歷史性一年。據報告綜合闡述,從2009年到2012年,海上爭端、朝鮮半島形勢和大國戰略調整始終是威脅中國海洋安全的3大因素,其中海上爭端和朝鮮半島形勢頗具傳統色彩,大國戰略調整則是在2009年后逐漸凸顯的。“大國主指美國。”有海洋局人士對《環球時報》表示,這三大因素彼此聯系、互為因果,背后最核心因素只有一個,即美國“重返亞太”。報告說,美國的這一戰略對中國周邊產生了聯動效應,增加了中國解決周邊海上爭端的難度,對中國海上安全形勢將產生深遠影響。 8日的會上,針對海洋局重組和中國海警局籌建的問題,國家海洋局并未做出正面回應,僅稱“進行中”。2013報告中,對海上執法部分的闡述仍分別列出海監、漁政、海警、緝私4個部門,海洋局將此闡釋為“報告是在整合政策出臺前定型的”。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國家海洋局重組的“三定方案”基本成型,但發布時機未到,“太過敏感了”。對于由哪個部門挑頭海上執法力量的整合工作,兩會上曾有農業部人員說是國家海洋局,但對傳統弱勢的海洋局來說,“一手主持整合不太可能”,海洋局內部人士說。 劉暢 |
相關閱讀:
- [ 04-16]日本和北約罕見發表共同宣言 提及中國海洋活動
- [ 04-10]"2013中國海洋寶島榜"揭榜 漳州5島嶼榜上有名
- [ 04-08]美專家:美應在中國海洋爭端中“輕步緩行”
- [ 04-08]美國專家稱美應在中國海洋爭端中“輕步緩行”
- [ 04-03]湄洲島等福建14個島嶼入圍“2013中國海洋寶島榜”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