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湖南27歲副縣長等不公:影響中國夢實現
www.fjnet.cn?2013-05-09 07:34? ?來源:CNTV 我來說兩句
張翼: 的確在我們說改革開放以來,曾經有一段時間打破了這樣一種局限,使得農民的小孩通過讀書能夠改變自己的身份。但是到2000年以后,社會上層的封閉性程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擴招以后,農民的家庭的子弟進入到社會上層來的通道就越來越狹窄,導致在就業環境比較緊張的情況下,社會上層的人士通過很多種辦法把好的工作崗位、把容易提拔的工作崗位、收入比較高的工作崗位,然后通過各種方式轉給自己的階層這樣一些人士的比重就增加了。這種增加把整個就業市場的這種公平這樣的程度給損害了,因此大學生在評價的過程當中就會放大就業市場之上的個人的競爭的影響,而把由于家庭背景的影響而導致出現的這個不公的程度概括為最終的原因,因此我們就說的確是這樣一種現象的出現與嚴重化會導致對中國社會流動的渠道有一個負面的評價。 董倩: 我們之所以給您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是因為現在我們都知道總書記提出要實現“中國夢”,但是“中國夢”實現的很重要的一條,比如說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他畢業要找到他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這可能就是他實現他的“中國夢”的一個開始。就像您剛才提到的如果這種壁壘和障礙它是存在的話,它不能實現職業這種順暢的流動的話,對于一個大學畢業生,高校畢業生來說,怎么去實現他自己的“中國夢”? 張翼: 所以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中國夢有很多種夢,但是對于一個個人來說,他的夢想第一個我想是教育的公平,第二個就是在初職,第一次去就業的時候起點的公平,然后通過競爭的過程的公平達到我最終等我退出勞動崗位的時候,我達到了自我實現的一個程度,這是“中國夢”的一個最好的解釋,但是由于現在的就業不公或者說就業過程當中提拔的、升職的、職業規劃的渠道難以實現,這樣一個不公影響到中國人的中國夢的發生,因此我們怎么樣落實十八大提出來公平公正社會價值觀念,實際上是我們在就業過程應該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 董倩: 好,張先生,稍后繼續跟您連線。 剛才我們提到一個職業的流動,應該說職業流動是體現、反映,并且能夠決定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的指標,那么怎么能夠讓人能夠順暢地進行職業的流動?這跟在學校里面受到的職業的這種訓練和技能的多少有直接的關系,這樣一來,人們就把關注的目光回溯到這些高校畢業生,在高校期間他們受到的教育到底和就業之間是什么樣的一種關系?我們繼續關注。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3]駐英大使:中國夢不是要“獨步武林”獨霸天下
- [ 04-19]新華網評:多維度的“中國夢”
- [ 04-16]中國新內閣履職滿月:力推改革 打造經濟升級版
- [ 04-05]人民日報:習近平治國思想將成中國道路一部分
- [ 04-02]新華圖片特別策劃:圖解“中國夢”
- [ 04-02]《求是》刊發秋石文章:中國夢匯聚磅礴正能量
- [ 04-01]人民日報任仲平:筑就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 [ 03-29]77歲老人創作12米書法長卷《中國夢》圓慈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