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稱官員積極適應網絡問政可更“耳聰目明”
www.fjnet.cn?2013-05-09 15:30?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政府網上與群眾交流,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網下要抓好執(zhí)行,確保“民有所難,我來解決”。群眾在網上提意見大多屬于事后監(jiān)督,但也可以把工作做在前面” 如今網絡等新媒體十分發(fā)達普及,網絡已成為許多人的日常“必需品”,這就要求現代政府和官員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工作方式,學會從網上察民情、知民憂,在網下解民愁、疏民怨,從而順民意、贏民心。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網絡可以讓我們聽到各種聲音,讓我們更加“耳聰目明”,促進政府改進工作。網絡空間無限廣闊,有民意、有智者、有高人,有對政府工作的建議、意見、批評,有不少讓人看了坐不住的民生訴求。平時下班后,我經常瀏覽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等網絡上與西寧市有關的留言,提建議的,發(fā)牢騷的,什么話都有,有的還很不客氣。我的基本判斷是,絕大多數網民是懷著善意和誠意來“灌水”的,“吐槽”讓我們聽到不同的意見,“拍磚”幫我們發(fā)現工作的不足。多種不同的聲音有利于政府決策更加民主、科學,更加符合人民群眾意愿。 網絡是一面“鏡子”,常照照有利于領導干部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政府及其工作人員要有牢固的接受監(jiān)督意識。網友的聲音來自一線、來自現場,雖然未必十分準確,但一定都有原委,能讓政府反觀工作是否到位,讓官員反思自身有無缺點。在新媒體時代,微博等為公眾提供了大舞臺,人人都有“麥克風”。人民群眾利用包括網絡在內的各種方式監(jiān)督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大家才能不怠政、不懶政,才能有所作為而不胡亂作為。一些干部形象地說:現在一言一行都在網友眼皮底下,人家隨時可能把你捅到網上曬、架在火上烤! 民事不可小覷,民怨不可積累,民意不能漠視。這需要剛性的制度保障、需要過硬的作風保障,確保民意落到實處。我們看不見網民,他們卻在盯著我們。這是壓力,也是干好工作的動力。政府要為市民、企業(yè)提供到位的服務,政府網上與群眾交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網下要抓好執(zhí)行,確保“民有所難,我來解決”。我力爭當好“落實市長”,要求政府各級干部在抓落實上下足功夫,讓群眾說了不白說。2012年西寧市政府專門建立制度,對網上輿情實行“三全服務”:全受理、全辦理、全回復。這已形成常態(tài)。凡是老百姓講的,只要有理有據,都認真對待。一條意見可能代表一個人的訴求,也可能關系一群人的心愿,對當事人而言都是天大的事。我們只有重視每一個體的意見,才能維護全體的權益。我們下定決心:既然做這件事,就要踏踏實實抓回復,不折不扣抓落實。如果只在網上耍嘴皮、玩虛功,不在網下動真格、下實功,網友不買賬,群眾也會不客氣。去年,人民網給西寧市政府頒發(fā)“辦理人民網群眾意見先進單位”獎,這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當然,我們更看重來自群眾的評價,看他們對政府工作是否滿意。 群眾在網上提意見大多屬于事后監(jiān)督,但也可以進行梳理,從中發(fā)現規(guī)律性的問題、普遍性的要求,把工作做在前面。網絡問政有助于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倒逼政府更加主動、自覺。只能“起”在群眾前頭,“睡”在群眾后頭,忙在群眾心頭,以干部的辛苦換取群眾的幸福,力爭群眾意見越來越少,滿意度越來越高。 (本報記者 張志鋒整理)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25]美12名中情局特工伊朗被捕 黎巴嫩網絡同時受創(chuàng)
- [ 11-08]以色列軍情部門網站遭黑客攻擊
- [ 10-18]阿富汗武裝哈卡尼網絡:刺傷美國的另一把匕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