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評東莞積分入學新政:拼爹是不公代言人
www.fjnet.cn?2013-05-09 16:30? 王旭東?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4月26日,東莞市教育局公布了今年新莞人子女積分入學學位安排:今年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將為新莞人子女提供22497個學位,其中包括了供給優惠政策人才和企業人才子女的學位,這部分數量達到近8000個。這一安排,讓網友直呼有拼爹之嫌。(5月8日《羊城晚報》) 拼爹,可能是當今社會參與人數最多的“游戲”,它已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在教育資源分配方面,拼爹現象尤其常見。可以這樣說,在整個教育鏈條上,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會有各種拼爹事件。教育資源的失衡刺激了拼爹的盛行,拼爹的盛行又加劇了教育資源的失衡,二者形成了惡性循環。難怪有人說,想上好學校得靠“三拼”:拼爹、拼錢、拼命。 拼爹是社會不公的代言人與見證者。很多社會現象的滋生,都有制度的溫床,拼爹現象也是如此。拼爹時代的形成,既是階層固化的產物,又是階層固化的“幫兇”。由于資源不均衡,競爭不公平,社會流動被迫停滯,社會資源被人為固化,拼爹才是“出路”,才有“前途”。我們要反思拼爹盛行的社會根源,反思拼爹背后的正義失守,反思拼爹時代的制度倫理。 積分入學新政不能因拼爹積習而打折扣。在難以一下子解決外來人口子女入學的客觀背景下,積分入學具備一定的先進性與公正性,是有限的進步。但是,如果摻雜拼爹元素之后,其固有的“含金量”就會下降。如果現有的政策依然在助長拼爹行為,又如何能阻止個體拼爹的沖動呢?人才因素要考慮,卻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擠占新莞人的權利空間。 為此,不僅要對積分入學政策進行公平性解剖,更要從教育宏觀政策上進行頂層設計。一個人只有平等地接受教育,平等享受社會的教育資源,才不會“輸在起跑線”,才有教育公平可言。如果教育資源均衡了,受教育機會均等了,拼爹在子女接受教育問題上就失去市場。 民意已過河,教改不能摸石頭。公眾希望并期待著教改取得實質性進展與突破,以消除多年沉淀的教育積弊。在積分入學新政中,要讓平等教育的理念“上線”,要讓“拼爹游戲”下崗,這樣才能承載“百年大計”的教育寄托。(新華每日電訊 王旭東)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7]東莞特供高端人才子女8000公辦學位 被質疑拼爹
- [ 04-24]官員子女非正常速度升遷引關注 惹“拼爹”嫌疑
- [ 03-04]新華網兩會訪談:解碼"拼爹拼不過就拼兒子"
- [ 12-15]銀行招聘現“拼爹門” 應聘者被標明社會關系(圖)
- [ 09-25]調查稱75%受訪者認同父輩職業地位決定子女人生
- [ 03-11]大四生面試遭遇拼爹 只問家境不問個人情況
- [ 07-15]年輕人返鄉發展不堪“拼爹” 紛紛逃回北上廣
- [ 12-13]拼爹破壞公平競爭 富二代或致社會嚴重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