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五年:甘肅隴南座談會共話困境中的崛起
2013-05-12 13:31: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網蘭州5月12日電 (崔琳)“歷史經驗和國際經驗都充分表明,經濟越發展,防御和減輕自然災害的綜合實力就越強,重特大自然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程度就越輕。”甘肅省隴南市委書記孫雪濤在汶川特大地震五周年來臨之際發表以上講話。 五年前,突如其來的“5·12”特大地震,讓甘肅隴南成為除四川主震區以外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全市因災遇難337人,受傷7286人,116.52萬間房屋倒塌,大量基礎設施損壞,直接經濟損失高達422.61億元,九縣區中有七個縣區被評估為重災縣。 5月11日晚,隴南市召開5·12特大地震五周年座談會,當地基層和部門代表共聚一堂,通過觀看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專題片,回顧特大地震災害和搶險應急的艱辛歷程,共話災后重建的巨大成就。 孫雪濤介紹,過去的五年,既是隴南市抗擊特大地震取得重大勝利的歷史時期,也是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快進、趕超、跨越的重要階段。他舉例說:“2012年與2008年相比,隴南市國民生產總值、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大口徑財政收入都翻了一番或接近翻了一番,固定資產投資接近翻了兩番,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大幅增長。” 據統計,災后重建期間,隴南市短期內密集投入390多億元,集中實施項目3905個,辦成了許多隴南人民夢寐以求的大事好事,全市城鄉居民住房條件顯著改善,基礎設施保障能力顯著提高,公共設施服務水平大幅度提升,防災減災能力逐步增強,隴南大地發生歷史性巨變。 “發展不足、不夠是隴南最大的市情特征。”孫雪濤提出,一定要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政策疊加的機遇下,舉全市之力不斷鞏固發展災后重建成果。如:加強已建成設施的配套、完善、維護和管理;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努力擴大就業,強化社會保障,不斷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等。 孫雪濤強調,隴南自然條件嚴酷,各類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特別是5·12地震過后,地質環境穩定性進一步惡化,災害隱患進一步增多,全市防災減災任務仍然十分艱巨,要深刻認識和把握這一市情,把防災減災作為保障經濟社會發展、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環節。 孫雪濤建議,要強化防災減災規劃管理,加強城鄉住房和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建設,加強對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風險區和隱患點的綜合治理,加快生態修復和保護步伐,實施好“兩江一水”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科學規避和預防各類自然災害。 最后,孫雪濤特別提及,隴南市在災后重建中凝結形成的“攻堅克難、自力更生、科學求實、感恩奮進”的精神,是當地廣大干眾戰勝未來發展前進道路上艱難險阻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更是到2020年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的“金鑰匙”。(完) |
相關閱讀:
- [ 05-11]汶川地震五周年:那些人 那五年——愛的重組
- [ 05-10]“5·12”汶川地震災區電網重建工作全面完成
- [ 05-07]看過的編輯都哭了 《汶川地震168小時》將出版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