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西方在中東陷泥潭為中國提供獨特機會
2013-05-14 18:06? 米歇爾·弗洛克魯茲?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美國《國際財經時報》5月11日文章,原題:在西方退卻之際,面對不穩定的中東,穩定的中國尋求投資機遇 中國向來不是中東的投資大戶,但情況可能很快會改變。第二大經濟體正嘗試發揮新斬獲的外交力量,在最不穩定、石油最多的地區擴大自己的存在。中國對中東的興趣涵蓋經濟、外交、安全和軟實力。如今中國人傾力要在那里建一個基地,包括在西方投資者早就害怕去的國家。 北京最近在地緣政治中充當更大角色,介入巴以和平進程。這是個明確信號,凸顯中國謀求擴大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積極參與美國多年未能解決的沖突,將鞏固中國作為全球大國的地位,同時增進與穆斯林世界的關系。 北京對中東地緣政治的積極主動前所未有,并非無緣無故。近年來,中國在該地區的金融利益有增無減。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報告稱,2011年中東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多來自美歐,中國的不到2%。但隨著北京推進,數字開始改變。“中國超過一半石油進口來自中東”,布魯金斯學會中國經濟分析家巴里·諾頓說,“北京如今空前看重那里,愿充當更高調的角色。” 中國投資者并非只奔著保險的地方去,對一些不穩定的國家也下大賭注。很多國家飽經動蕩,給外國投資者帶來挑戰。但讓西方人卻步的風險恰恰是激起中國人興趣之處。它們為北京清除了競爭,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 埃及就是好例子。中企視之為中東僅次于沙特和阿聯酋的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在別國眼里,埃及魅力根本沒那么大。但中國人看到其巨大市場潛力。這種趨勢還出現在其他未來可能不穩的中東北非國家。如也門,跟“基地”組織有關的叛亂仍是威脅,還有貧困和水短缺。美國與也門新政府締結防務伙伴關系,而該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卻是中國。甚至是動蕩不斷的伊拉克也在日益向東方尋求商業機遇…… 中國在中東擴大活動,是主動推進和被動吸引的產物。但中東地緣政治局勢復雜多變且常具暴力性質,如此泥潭里,中國不可能免遭嚇跑西方投資者的那些沖突和風險。隨著美軍等繼續縮減在該地區駐軍,風險很可能增加,迫使北京采取行動保護自己的資產。(作者米歇爾·弗洛克魯茲等,喬恒譯)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