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該管的事必須管住管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不僅要取消和下放權力,還要改善和加強政府管理,關鍵是要在搞活微觀經濟的基礎上搞好宏觀管理,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強政府治理能力,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效能,建設現代政府。這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執行力和權威性,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的必然要求。 首先,要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我們最大限度地放權,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只有建立公平的環境,才能實現公平的競爭。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很不規范,經營不講誠信、假冒偽劣屢禁不絕、侵犯知識產權時有發生、尋租行為不少。這些現象得不到有效制止,對于誠實守信的經營者就是不公平,就會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扭曲現象,從而傷害整個經濟健康發展。這不僅會影響國內各種所有制企業的正常經營,也會影響國外投資者來華投資發展。所以,我們這次改革絕不是一放了之,在放權的同時必須加強市場監管。 當前,一定要把監管的重點放到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對經濟社會發展可能造成大的危害的領域上來。比如食品安全問題就涉及千家萬戶,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人是一日三餐,民是以食為天,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要加強監管。最近,“摻假羊肉”、“毒生姜”事件接連發生,加重了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擔憂。這些雖然只是局部的、苗頭性的問題,但影響惡劣,危害很大,一定要高度重視、嚴格監管、嚴厲打擊,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亂,要讓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價,決不能再出現問題奶粉那樣的信任危機。雖然現在我們財政緊張,也要在加強基層監管手段上舍得用力花錢,讓老百姓對食品安全有信心。還有環保問題,不僅是重大發展問題,也是重大民生問題。近年來,環保方面采取了不少措施,對建設項目實行了環境評價制度,但重事前審批、輕事中事后監管問題仍然嚴重,未能實行全過程監管,造成一些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和投入運營后,又因環境問題引發很多社會矛盾。我們說在環保工作上要不欠新賬、多還老賬,如果不加強監管是做不到的。加強監管還有利于環保和節能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次轉變職能,放和管是兩個輪子,只有兩個輪子都做圓了,車才能跑起來。大量減少行政審批后,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審批更多地轉為事中事后監管,實行“寬進嚴管”。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發現問題就必須叫停、處罰,這往往要得罪人,甚至要做“惡人”,比事前審批難得多。工作方式也不一樣,事前審批是別人找上門,事后監管則是自己要下去,到現場了解情況,實施監管。同時,我們一些政府機關和干部在行政審批方面通常是輕車熟路,但在市場監管方面辦法還不多、經驗也不足。這主要不是因為干部水平本身的問題,還是體制不對頭,所以事倍功半。這種管理方式上的轉變,對各部門、各級政府都是新的考驗和挑戰,責任更重了,要求更高了。我們作為人民的政府和國家的公務員,要對人民負責、對國家負責,就要擔這個責任,不斷提高自身水平,這是無法回避的。 |
相關閱讀:
- [ 05-14]李克強在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
把該放的權力放掉 把該管的事務管好 - [ 05-14]國務院會議部署機構職能轉變工作 李克強講話
- [ 05-14]李克強:嚴打摻假羊肉和毒生姜
- [ 05-14]國務院召開會議部署機構職能轉變工作 李克強講話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