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解讀“習式”話語風格:質樸清新 善用隱喻
2013-05-18 10:28? 田文林?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習式風格”與轉作風一脈相承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趙洋:“習式”風格的政治話語同總書記所倡導的轉變作風、反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理念一脈相承。 黨的新一屆領導集體形成后不久,就提出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向全國人民作出莊嚴承諾,指出領導干部要“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等;這體現在講話上,就是要講人民群眾聽得懂、聽得進去的話,要講真話和實話,而不是大話和空話。 就現代政治而言,領導人也應有“平民化”一面。這表現在生活上,就是領導人的生活也同老百姓一樣,要有家庭生活,也要有親情;體現在語言上,就是使用群眾化的語言來深入淺出地闡明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習總書記在講話中,經常使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樸實無華的語言以及通俗易懂的論證。比如,在擔任總書記之后的記者見面會上,他在講話一開始,就首先向在座的記者們表示“讓大家久等了”,說記者朋友們報道十八大“很敬業、很專業、很辛苦”,這種平易近人的態度和口語化的表達方法一下子拉近了講話人和聽眾之間的距離。再比如,在主政浙江時,他在談到浙江經濟的發展時提出要“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經濟與社會的和諧,通俗地講,就是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 。兩個“山”的對比,就很好地詮釋了環境資源和經濟建設的關系。 領導人的語言往往傳遞著關于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要信息,因此會受到人們更多的關注。對于領導人而言,說話的藝術是其管理水平和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它不僅關系到領導人個人的形象和其工作的成敗,還關系到人民群眾對于黨和政府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領會和理解,關系到大政方針的執行。習總書記講話中的“習式風格”已經成為新一屆領導集體當中的一大亮點。也應當指出,習總書記的講話體現的不僅僅是他的個人風格,還代表了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執政理念朝著更加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的方向發展。這些轉變,必將推動中國未來的發展與進步。 |
相關閱讀:
- [ 05-18]習近平會見載人深潛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
- [ 05-17]習近平會見希臘總理:中希應做彼此信賴的伙伴
- [ 05-17]習近平會見愛爾蘭眾議長巴雷特、參議長伯克
- [ 05-17]習近平會見載人深潛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
- [ 05-16]習近平在天津考察
- [ 05-16]習近平勉勵大學生轉變擇業觀念
- [ 05-15]習近平強調:穩中求進推動經濟發展 持續努力保障改善民生
- [ 05-14]習近平:要從全局高度重視就業問題 把蛋糕做大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