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談圓明園獸首回歸:渴望尊重心態太重被操弄
www.fjnet.cn?2013-05-19 07:33?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也談“獸首回歸” 最近,圓明園“獸首回歸”之事引起紛議。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發布微博直陳:“圓明園十二生肖水龍頭只是圓明園被八國聯軍掠奪、焚毀的歷史見證,一上拍賣會就被稱為‘國寶’,欠妥。特別是把外國人做的水龍頭稱為‘國寶’,更是欠妥。”有評論者稱:此事只是法國成功操作的一次“情感營銷學”,“中國人渴望尊重、理解、承認、肯定,西方人也直截了當:利益”,等等。這些都是有見地的看法。 “獸首回歸”,尚是約定,如果如約回歸,如何處置,似也有爭議。放在圓明園,更契合歷史;放在國博,有人說更符合“民眾期待”。另外,有中國公司此前收購過其他獸首,獸首是否要聚首,也是個問題。總之,這是件有點兒復雜的事。 從“火燒圓明園”到“獸首回歸”,從“不聽話就揍你”到“情感營銷學”,折射了中國100多年來的對外關系史,由此也可能引出許多象征意義和宏大敘事。但中國人還有一種思想方法,叫作“就事論事”。你送回獸首,歡迎,僅此而已。其他的事,也就事論事,該談判的談判,該力爭的力爭,該妥協的妥協,在商言商,在國言國。 分析和綜合是兩種必要的思想方式,但要有很好的結合,不可偏于一端。偏于分析的毛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偏于綜合的毛病是大而失當,什么事都攪在一起,都要“總體解決”,一天到晚扯,卻沒有下手處。 從“獸首回歸”的熱議似可得出幾點看法: 其一,中國確實走到了一個可以把心態放平的時間點,變得更為冷靜和理智。渴望尊重、理解、承認、肯定,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中國人的百年情結和精神動力源,但這種心態太重了,會被人“情感操弄”,不值。 其二,中國之所以可以走到這樣一個時間點,是國力增長的結果,是幾代人埋頭苦干,拼命硬干,胼手胝足,孜孜不已的結果,歷史應給“羅陽式”的實干者更多的筆墨。 其三,中國“軟實力”建設確是一項日程上的當務之急,但文化自信的建立也非一日之功,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領域一個領域的攀升。希望它不是一個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個極端點之間的擺動,而是更多具體而扎實的努力。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8]圓明園兩獸首回歸:開啟中法人文交流新篇章
- [ 04-26]法方將向中國政府捐贈圓明園流失鼠首和兔首
- [ 12-09]江蘇農民企業家用黃金精仿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
- [ 04-14]中國藝術家提獸首回歸新方案 用復制品換回原物
- [ 03-04]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吁建文物保護國際新秩序
- [ 03-03]外國律師稱蔡銘超競拍行動是一招“妙棋”
- [ 03-03]赴法律師擬成立全球華人律師同盟追討國寶
- [ 03-02]兩件獸首不被“交割” 拍賣結局實際與流拍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