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訪印力求增進中印兩國互信
2013-05-20 07:10? 商西?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2 經貿合作 當前,中國是印度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印度是中國在南亞最大的貿易伙伴,2012年中印雙邊貿易總額達665億美元。但姜景奎認為,這樣的經貿總額與中印經濟規模相比很不相稱。 “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印度很快要變成第五、第四”,姜景奎提到,中美雙邊貿易有四五千億美元,中日有三四千億,都已基本達到飽和狀態,中印之間才不到七百億,對于兩個新興市場國家來說非常小。 姜景奎指出,中印之間能實現優勢互補,中國的長項如家電、基礎設施建設等,是印度的短板,而印度的長項醫藥、IT等,相對中國而言也有點短板,因此中印可長短互補,相互借鑒,只要增強互信放開來發展,經貿合作的潛力無法估量。 除首都新德里外,李克強總理還將訪問印度商業之都孟買。“孟買是印度的金融中心,相當于中國的上海”,姜景奎認為,此訪在經貿合作方面的動作值得期待。 在此前外交部吹風會上,外交部副部長宋濤表示,中方重視印度對華貿易逆差問題,愿意為印度產品拓展中國的市場提供便利,并希望此訪能加強中印在相互投資、貿易、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合作,推動兩大市場緊密連接。 3 人文交流 姜景奎提到,此次中印雙方在文化交流方面會簽署一些協議,這也是一個看點和突破。 中印交往源遠流長,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秦朝初期。姜景奎提到,從公元6世紀到13世紀兩國曾有影響深遠的交往,如印度到中國來的鳩摩羅什,中國去往印度的玄奘、法顯等,中國還翻譯了大量印度的經典,佛教成為兩國共同的文化積淀。 “雖然有文化的交叉,但中印之間現在相互了解太少”,姜景奎認為,兩國在文化方面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間。 “心靈溝通的效果在某種意義上是政治和經濟交往達不到的”,中國南亞學會會長孫士海也指出,人文交流是穩定兩國政治和經貿關系的基礎之一,可成為兩國增信釋疑的重要途徑。 京華時報記者商西 |
相關閱讀:
- [ 05-20]李克強晤印度總理辛格:共同培育亞洲合作新亮點
- [ 05-20]媒體稱周恩來4次訪問印度展現解決西藏問題誠意
- [ 05-20]專家解析出訪細節:總理出訪是否偕夫人無慣例
- [ 05-19]李克強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 將簽署一系列合作文件
- [ 05-19]李克強抵達新德里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
- [ 05-19]李克強抵印 開始對印度進行正式訪問
- [ 05-19]李克強離京對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國進行正式訪問
- [ 05-19]歐洲將助實現“中國夢” 李克強訪歐“正逢其時”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