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系列解讀之五
穩當前增后勁,政府如何推動經濟轉型?
2013-05-21 15:32? 黃玥?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新華網記者 黃玥 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結構失衡?社會矛盾加劇?我國是否會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多項經濟指標接連釋放出“疲軟”信號的背景下,這些問題常常被人們提起。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改革攻堅期,經濟發展面臨“新一輪爬坡”,推動經濟轉型成為共識。 在13日召開的國務院機構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提出,希望通過簡政放權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和創造力,既穩當前也增后勁,達到“不花錢能辦事,少花錢多辦事”的效果。 如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如何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如何克服轉型中面臨的困難?帶著這些問題,新華網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就政府如何打開轉變職能大門,下放權力,激發市場主體發展的活力,促進經濟轉型進行了討論。 實現經濟“穩增長”需刺激民間投資 新華網記者:李克強在會上指出,我國當前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下行壓力較大,要實現今年發展的預期目標,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必須依靠市場機制。其中,刺激民間投資,釋放市場力量成為實現“穩增長”的主要舉措。請問,政府應如何釋放市場和民間力量? 北京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通過行政手段來配置資源,造成效率低下,這一做法已經過時了,政府權力應逐漸淡化經濟領域的資源配置作用,應該讓企業擁有自主權,在繼續深入改革的方向上,我國經濟形勢整體是樂觀的,未來20年還能實現經濟“穩增長”。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高小平:這次放權是企業現實呼聲的有效回應,是尊重市場規律的表現,把政府職能轉到為市場主體服務上來,將激發起社會成員創造財富的積極性,增強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動。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必須弱化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打破行業壟斷,凡是市場主體有能力做好的事情都要交給市場主體去做,政府的主要職責是為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