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 也是政治問題
2013-05-22 07:06?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林洪熙 林洪熙 |
分享到:
|
今年以來,一些地區的污染問題集中暴露,霧霾天氣、飲水安全、土壤重金屬含量過高等等,社會極其關注,群眾反映強烈。“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這也是民意所在”,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這一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思考,建設美麗中國,我們這一代人負有哪些責任,應該如何擔當?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既要為當代發展著想,更要為子孫后代著想”。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戰略下,要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已成社會共識,也帶來很大變化。中國是近年來節能減排力度最大的國家,壯士斷腕的行動,體現了我們的大國責任。一季度中國經濟的“穩中有進”,更傳遞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強決心:寧愿讓發展速度降下來,也要調結構、轉方式,走出一條雙贏之路。 走好這樣的道路,關鍵是上下同心。不能再以粗放式發展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這些道理大家都很清楚。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保護環境、轉變方式的重要性,也已經說得很透徹了。如果說在這個問題上,還需提升認識,那就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清醒地看到,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不僅是社會問題,也是政治問題。 曾有人這樣總結,30年前人們求溫飽,現在要環保;30多年前人們重生活,現在重生態。作為執政黨,我們要看到這種發展中的期望,并且順應這種期待。今天的人民群眾,不是對GDP增速不快不滿,而是對生態環境不好不滿。食物豐足了,但吃得不安全了;城市繁華了,但空氣污染了。這不符合科學發展的要求,這樣的生活怎么能幸福?中央一再強調,一切工作,都要從百姓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出發。現在,生態環境已經成為群眾的集體焦慮,我們怎么能不想方設法、全力以赴? 環境也是民生。這個民生,一頭連著百姓生活質量,一頭連著社會和諧穩定,從改善民生的著力點看,生態文明也是民意所在。中央提出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正跟老百姓想法一致。民生問題就是最大的政治。各地區各部門理應思考,怎樣做才能跟上要求、不負期待? 三十多年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環境問題,如今進入了高強度頻發階段,特別容易引發連鎖反應,觸發相關矛盾,影響社會穩定。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建設美麗中國,可謂抓住要害、切中積弊。想一想,如果仍是粗放式發展,不轉變方式,即使實現了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污染會是一種什么情況,生態又會是一種什么狀況?即使收入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會大打折扣,甚至會產生強烈的不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解決問題確實需要時間、也必須有個過程,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路,快速發展起來之后的環境問題必然更加突出。但這不是可以坐等無為的借口。“利用倒逼機制,順勢而為”,這是中央提出的明確要求。堅決落實中央部署,嚴格執行中央政策,我們才能用扎實的行動和成效,讓環境發生變化,讓人民幸福生活。 |
相關閱讀:
- [ 05-17]國辦畢業生就業通知:促進就業公平 推動教育改革
- [ 05-15]山東6人環境執法遭圍毆 女環保所長被踢入水溝
- [ 05-15]日學者憂中日爆發小規模戰爭 稱日本人習慣安逸
- [ 05-15]天津北大港濕地死魚成堆 昔日候鳥樂園環境堪憂
- [ 05-14]探訪鄭州桶裝水生產環境:散布污水臟衣物(圖)
- [ 05-14]中國海監2013年度福建海島聯合執法行動啟動
- [ 05-14]中央財政安排10億元支持云南地質災害綜合防治
- [ 05-14]白皮書:初步建成覆蓋各環境要素的國家、地方環境監測網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