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養老差錢么? 養老經費要保障 無論是國家建設養老服務體系,還是個人接受生活養老服務,沒有充足的經費,再好的愿景也無法落實。兜里的錢夠不夠,成為每個老人最為關心的問題。 51歲的孫林女士是長沙市某制鏡廠的一名職工,她每月按時繳納養老保險已有7年時間,離正式領取養老金還剩4年。“只要55歲一次交清保險費,退休后,政府補貼一點,自己再存一點,日子就好過了。”孫女士對未來很樂觀。 不過也有人對孫女士的未來并不樂觀,近年來,部分報告都認為中國養老金存在缺口。一再引發輿論熱議。雖然養老金缺口的爭論很多,但我們對缺口的概念卻缺乏認識。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所謂養老金缺口是指養老保險基金收不抵支的狀況。它分為三種:一是當期出現的收支缺口;二是歷史留下的收支缺口,即所謂歷史欠賬;三是未來收支缺口,即對未來的預測。如果不加定語,養老金缺口就是指當期收不抵支的狀況。” 在鄭教授看來,作為全國性制度安排,養老金在當期不僅不存在缺口,并且每年都在增加累計結余,部分地區收支缺口是由地區分割帶來的畸形現象,不能掩蓋全國結余的事實,“歷史留下的缺口是從‘現收現付制’向‘統賬結合制’轉變的必然結果,未來可能的缺口則存在很多不可測因素,需認真對待但不必杞人憂天。”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唐鈞教授看來,我們要靈活看待所謂的“缺口”,“對政府來說,統賬結合只是一個養老金的算法。對退休人員來說,他們關心的是一個月可以領取多少養老金。”他認為,只要社保機構能夠征收到社會保險費,加上政府補貼,把養老金按時足數地發出去,缺口就是不存在的。政府補貼一直是國際慣例,不應排除在討論之外。 對于老齡化更加嚴重的未來,我們也不必過于緊張。在唐鈞教授看來,即使在老齡化最高峰的2050年左右,中國仍有8億多的勞動力,他們的財富創造能力足以支撐國家的養老體系和經濟發展。“對于養老金的信心其實就是對國家發展的信心,我們應當有這樣的信心。” |
相關閱讀:
- [ 05-24]黨報解析事業單位養老改革遇阻:怕改后待遇降低
- [ 05-23]今年退休者養老待遇下月公布 年前退休人員補發完畢
- [ 05-23]臺“以房養老” 20余天暫無人申請
- [ 05-21]保監會新規:養老保險公司可向個人提供養老保障服務
- [ 05-19]民生改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 [ 05-16]海南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推行近4年參保率僅27%
- [ 05-15]公務員入獄前的養老保險還算嗎
- [ 05-15]未雨綢繆規劃晚年 海外投資養老深受富人的追捧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