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李克強訪德或就光伏“雙反”達成一些共識
2013-05-24 11: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陳瑋 |
分享到:
|
結束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訪問后,中國總理李克強首訪24日起進入“歐洲時間”,他將相繼到訪瑞士與德國。其中,經貿議題成為輿論關注焦點。5月24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張健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解讀相關話題。中新網記者張龍云 攝 中新網5月24日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張健24日做客中新網《新聞大家談》時表示,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德,可能會進一步加深雙方在光伏“雙反”問題上的理解,達成一些共識。 在中歐合作尤其是經貿往來不斷加深的同時,雙方之間也出現了一些摩擦。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總理李克強訪歐之際,中歐圍繞光伏產品的貿易爭端正在上演,這也讓此訪中的經貿議題備受外界關注。 張健表示,光伏“雙反”問題,這一段時間一直在炒作,這是中歐之間,甚至歐盟和很多國家內部,爭議性很大的一個話題。“雙反”主要是德國的一家企業提出,聯合意大利幾個國家的光伏產業一塊推動的。但是它的提議也受到一些上游、下游企業的反對,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損失。 “這個問題在歐盟內部有爭議,在德國內部也有爭議。”張健說,爭議性很大,對于歐盟來說不一定是好處,甚至弊大于利。 張健指出,歐盟的決策機制非常復雜,利益體非常多元,除了27個成員國,還有一些歐盟機構和官僚機構,所以利益協調是比較困難的。各個成員國都能在其中發聲,都會捍衛自己的利益。歐盟機構可能就是更多的從歐盟總體、從中歐關系的整體來看這個事情,而成員國可能更多的關心自己的利益。 “歐盟的決策一般就是成員國為了某一方面的利益,會找一些志同道合者,所以在歐盟委員會成員國里面,理事國開會的時候,都會有這種現象。”張健在此間分析了歐盟的決策程序。 他指出,看一個歐盟國家,一方面是它找到所謂盟友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它捍衛自己利益的堅定程度,這兩方面的因素都得考慮,如果說捍衛自己的利益,或者反對的決心不是足夠強的話,可能就容易放棄,歐盟委員會就相對容易獲得通過。這就是雙方利益博弈的過程。因此,總的來說,歐盟委員會在反傾銷這一方面,權限比較大。 張健同時指出,6月以后,假如歐盟委員會決定臨時反傾銷,長達3到5年的反傾銷決定就需要成員國批準,這個時候就有一些博弈在里面。但是臨時性反傾銷稅,歐盟委員會是可以決定實行的。 “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德國,肯定會談到這個問題。”張健表示,事實上,德國方面近期的表態也比較密集,其態度比較鮮明,反對調查這個事情。 基于此,張健認為,李克強此次訪德,可能會進一步加深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一些理解,達成一些共識。因為“雙反”對雙方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都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德國作為一個非常大的利益方,也會發揮自己的作用。 |
相關閱讀: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