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暗訪生姜地下交易市場:熟客來了 拉一車生姜就走
www.fjnet.cn?2013-05-24 11:54? 羅凰鳳 陳聿敏?來源:錢江晚報 我來說兩句
記者暗訪勾莊邊生姜地下交易市場 熟客來了 拉了一車生姜就走 最近,“毒”生姜成了熱門話題,很多老百姓談姜色變,好在主管部門發力:幾百公斤問題生姜被查獲、當場銷毀,讓人稍稍寬心。 毒生姜是否從此銷聲匿跡?走上市民餐桌上的姜都是放心可靠的嗎?帶著這個疑問,近日,本報記者前往杭州勾莊蔬菜批發交易市場一探究竟。 神秘的生姜市場 早上10點,已經過了交易高峰期,杭州蔬菜批發交易市場依然一片忙碌。 這里的生姜攤主并不多,轉了大半圈,才找到一家生姜大蒜批發網點。 老板姓高,山東人,做了五六年的生姜大蒜生意。 “今天的生姜已經賣完了。”高老板說,最近生姜市場檢測很嚴格,拿貨都有點困難。 “每一批生姜都要檢測嗎?” “是的,只要進市場的貨,每天每批都要檢測的,不合格就進不來。”高老板說。 雖然檢測費全免,但一來一回,時間耽擱了不說,不合格就要攤主自己承擔。所以最近生姜批發價一直下不來,每斤起碼2.1元。“這生意越來越難做,一箱(40斤)只賺兩塊錢。” “那有沒有方便點的,不用檢測直接賣,價格便宜點的?” 攀談了幾句,高老板倒也心直口快。“那得在市場外邊買,我們不做的。” 外邊?這是個什么市場?高老板并沒有明確提示,只說就在批發市場附近, 杭州很多市場以及周邊地區的生姜都來自于此。 循著線人的爆料,記者開始在蔬菜批發交易市場尋找這個地下市場。 警惕的生姜販子 杭州良渚蔬菜批發市場往東五六百米,繁忙的大路旁邊有幾排醒目的紅色房子,不時有小貨車進進出出。 這是運河村,有四五排農居房。除了一桌打牌的,小區最醒目的是平地上晾曬的整片亮黃色的生姜。 進門第一家,院子里散落著一大片生姜,雖然經過太陽的烘曬,但是鮮艷的黃色色澤依然可見。旁邊的幾個大紙箱上印著“昌邑大姜”。 “這生姜咋賣呢?”記者問了幾次。 一直沒人搭理,抬頭看見二樓有個女的探出來看了兩眼又縮回去。 緊挨著的第二家,院子門口剛好有一輛廂式貨車,門半敞開著,上面有七八箱包裝嚴嚴實實的紙箱,外包裝上兩個大字“姜王”。當記者進門問生姜什么價格時,屋內的兩個小伙子上下打量了記者一番,連忙擺手搖頭,“沒有!” 再往前,這家門口只有幾箱生姜,一個中年男人在打電話,問及有生姜賣嗎,對方沒有搭理,還上下左右像打量外星人般直勾勾盯著。 轉身到了第五家,門口堆起十幾箱生姜。從里屋出來的老板和老板娘倒還熱情。 老板自稱姓花,做了十多年的生姜批發市場。因為從山東進來的姜都是潮的,上市前要曬曬,所以市場里的生姜商戶都在附近租套房子,門口曬生姜,里面既當倉庫又住宿。 “這姜會有問題嗎?” “不會有問題的,我們是青州的,離峽山區遠著呢,只有那邊的種植戶在用神農丹?”花老板信誓旦旦,“我們自己天天在吃呢。” “這姜能買點嗎?” “這些姜都不能賣的,我們在市場里有攤位的,這里只是倉庫。”花老板一再強調。 哪里可以直接買到生姜呢?“后面幾排有幾家可以買,比如老魏家,他家可以交易的。”花老板這么推薦。記者注意到陽臺下方安裝了一個攝像頭。 花老板口中的老魏是另一個攤主,是市場里也有小攤位。所謂的家,也是一個農居房一樓,門前的空地上堆滿了生姜,有兩個中年婦女忙著把姜裝進旁邊的大箱子里,屋子里頭也是滿滿的生姜。 不過,又是同樣的答復。“不賣不賣,要買得到市場里去。”一旁的中年男人邊揮手邊趕了過來, 并不歡迎陌生人。他家的進口上方,也有一個攝像頭。 默許的熟客交易 記者看到,第三排的一家生姜倉庫前,一輛藍色的電動三輪車開了進來。 車里下來一個中年男子,他進門和那個女的嘀咕兩句后,出門時,他搬出一個大紙箱,外包裝上清楚寫著“山東姜王”。 來回幾趟后,八大箱生姜疊滿了小三輪車,付了錢后,這個男的突然從下面拿出一片紅色毯子,把整個車子蓋了起來。 記者跟他搭了幾句話。這位男子是余杭崇賢的,在農貿市場做蔬菜批發生意。 “為什么要蓋起來?” ”現在生意不好做啊,看到生姜大家都以為有毒的。萬一被查到了,要問是哪里來的,還是裹起來放心。“ ”這里常來嗎?“ “嗯,這里只做老客生意。”一說完,他就急著發動車,迅速離開。 整個過程中,記者并沒有看到現場有檢測人員在場,對這批即將走入餐桌的生姜作檢測。(通訊員 張金華 高曉曉 記者 羅凰鳳 陳聿敏)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