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民總動員”,有必要嗎?
www.fjnet.cn?2013-05-25 08:57? ?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孩子需要“護考”? 李龍:高考考的不只是孩子的課本知識,還是對其綜合素質的考驗。很難想象,連一點噪聲都難以忍受,今后又如何能抵抗更大的社會壓力?很多失敗的路,就是家長和社會善意鋪設的。別再抱著“圈養”的心態和培養“溫室花朵”的方法來對待孩子,不妨以平常心對待高考,回歸考試的本質,讓高考的痛苦少一點,相信快樂就會多一點。 練洪洋:社會為高考創設良好的環境,孩子當然歡迎。別說是高考這種人生重大考試,哪怕在平時,誰不希望有一個安靜環境呢?能力不足考不好,那是主觀因素,無可奈何;環境影響發揮,是客觀因素,實屬不該。事實上,有些考試也確實對環境要求很高,譬如英語聽力考試。 譚敏:送湯、送飯、酒店包房……家長們這幾天24小時的貼身服務,對學生來說未嘗不是一種負擔。家長們嚴防死守,生怕出現一點失誤,這種焦慮也會傳導到考生身上,反而會增加他們的壓力,不利于臨場發揮。待之以平常心即可,過度在意有時可能適得其反。 公共資源要讓路? 譚敏:每年高考這幾天已成了全民總動員,不僅是千萬考生的家長、親戚,還有交通、公安、衛生、電力、城管等職能部門,統統成了“護考隊”。政府做好供電、醫療等突發事件的應急保障,提供人性化關懷,無可厚非,但凡事要有度,在高考上消耗過多的社會成本,就是浪費。更何況,怕堵車、怕忘記準考證,完全可以早點出門,十七八歲的人了,難道這點都做不到嗎? 練洪洋:動用部分公共資源,為考生提供方便,并非大逆不道。考生也是公眾的一部分,況且,在這兩天里他們是最需要社會關照的群體,開開“綠燈”,于情于理說得過去。韓國高考也一樣,上午的地鐵和公交車會增加運力、企業推遲一小時上班、警察署警車這天也將用于幫助運送考生…… 李龍:整個社會患上高考“群體性焦慮”,暴露出高考“獨木橋”式競爭、“一考定終身”的體制仍然在延續。緩解“全民高考”的焦慮與過激反應,需要多方合作,協力治理。改變高考方式,譬如改一次為多次、統一招生加自主招生等,稀釋一年一度高考的社會關注度。同時,努力改變教育觀念、教育方法,以及人才評價體系,增加素質教育權重,告別“唯分數論”。 當一個社會的人才選拔、培養體系足夠科學,不再依賴于一年一度的考試,公眾才會以平常心看待這一次考試。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5]考生壓力大家長想偷喂鎮定劑 考前如何與孩子相處
- [ 05-25]北京市教委:“美籍可在京高考”不實
- [ 05-25]熊丙奇:“異國高考”體現制度的弊端和不公平
- [ 05-24]從高考前吃避孕藥看考前心態
- [ 05-24]獲美國綠卡“逆襲”高考是誤解
- [ 05-24]外地生的高考逆襲故事不可復制
- [ 05-24]“迎接高考,加油!”記錄高三學子沖刺生活
- [ 05-24]教育部與各省(區、市)簽訂2013年高考安全責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