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校長陳雨露:創立"金融失衡指數"取代CPI
www.fjnet.cn?2013-05-26 13:51? 姜春媛 孫炎?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中國應創立金融失衡指數取代CPI 與此同時,陳雨露在“大金融”報告中創立了一個引人矚目的新型發展指數——“金融失衡指數”,報告認為:“該指數不僅可以有效描述中國經濟周期中的金融失衡現象,而且比傳統的CPI、FCI、PMI等指數更為準確,也更領先。”在金融體系的風險監測方面,早期的方法主要是“金融危機指數和早期預警系統”。這些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金融體系的脆弱性程度,但大部分指標缺乏“前瞻性”,而且“決策者常會在紛繁復雜和彼此沖突的指標面前變得猶豫遲疑”。而創建“金融失衡指數”就是希望能夠找到一個能有效反映金融失衡程度的代表性指標,將其作為危機預警、檢測系統性風險和進行宏觀審慎管理的重要參考變量。 報告中也明確提出了“金融失衡指數”所疊加的多重基本指標,包括社會融資總量、投資、企業杠桿、利差水平、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報告認為,這些指標從不同的側面描述了金融體系的“融資泡沫”、實體經濟的“投資泡沫”以及與此相伴隨的“資產價格泡沫”的發展程度和演化路徑。 陳雨露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金融失衡指數’與各主要宏觀經濟變量具有較強的系統相關性,且與現行的‘企業景氣指數’、‘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相比,它對經濟周期的反映更為敏感也更為領先。” 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將致經濟崩潰 如何用“大金融”思想構建新型的中國金融發展體系?報告指出,中國金融的對內發展,一是如何構建高效而穩定的現代金融產業體系,二是如何實現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中國金融的對外發展,一是通過合理的“開放保護”和適度的國家控制,在確保宏觀金融穩定的前提下,順利實現資本賬戶的漸進開放;二是根據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的對外戰略,結合資本賬戶開放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實際進程,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全面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話語權。 報告認為,中國的金融發展路徑應體現三個方面的戰略定位:一是金融發展必須服務于經濟增長和金融穩定,體現保障功能;二是金融發展必須服務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體現發展功能;三是金融發展必須服務于國家貨幣和金融產業的崛起,體現支撐功能。基于上述戰略定位,中國未來的發展將呈現出金融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現代科技和現代金融“雙輪驅動”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 此外,報告中還指出,歐美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之一就是金融和實體經濟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發展模式終將導致一國經濟的崩潰。有效的金融發展必須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之上并且服務于實體經濟。只有將資產增值、資本積累和經濟增長建立在真實的財富創造基礎之上,才能通過惠及民眾的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實現國家經濟復興。因此,在構建高效而穩定的現代金融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實現金融向實體經濟的理性回歸,推動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有效結合。現階段的中國需要堅持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統一起來,促進實體經濟的存量調整和增量優化。而歐美在經歷過高度虛擬化和過度自由化的金融發展模式后,在后危機時代也轉向這種重視實體經濟復蘇、去杠桿化和加強金融監管的發展思路。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14]4月份福建省CPI漲1.7% 漲幅大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 [ 05-10]統計局:鮮菜推動CPI再漲 物價不會大幅攀升
- [ 04-17]31省區一季度CPI排行榜出爐 19省區超全國水平(表)
- [ 04-16]一季度漳州CPI漲2.3% 農村漲幅低于城市
- [ 04-11]3月份福建省CPI同比漲1.4%
- [ 04-10]3月CPI漲幅回落 通脹中樞或上移
- [ 04-09]2013年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
- [ 04-09]3月份CPI今日公布 漲幅或重回“2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