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退休老人修車做慈善 十四年捐出十余萬
www.fjnet.cn?2013-05-27 06:46? 申 琳?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南通退休老人胡漢生修車做慈善,十四年捐出十余萬 “我就是想做點好事”(道德建設模范) 本報記者 申 琳 “人不能虛度了光陰,像我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掙錢做了好事何樂而不為?老牛不耕田不拉磨,同樣會老,像我這樣老也就實現了我的人生價值。” 破舊的修車工具還在,用了它14年的主人卻永遠走了,留下還沒湊足整數的8000多元善款。14年間,他用點滴修車收入,捐出超過10萬元的善款,也樹起一座“平民慈善”的無字豐碑。 老人叫胡漢生,生前是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的一名企業退休職工。 家門前的水泥路,筆直地通向村外。人們把它命名為“漢生路”,因為這是10年前老人用修車錢為村里修成的。 1999年,退休在家的胡漢生總想著為社會再做點事。一番盤算后,他決定修理自行車,用所得去做些公益事業。從此,在離家五里外的唐閘鎮街頭,多了一位佝僂著背、風里雨里修理自行車的身影。那時,他已年過七旬。 當時修自行車,補一只車胎才1塊錢。收入微薄不說,日曬、風吹、雨淋,也讓老人吃了不少苦頭,但他卻堅持了下來。14年來,老人都是一早6點多鐘騎車到鎮上開始忙活,11點多匆匆回家吃個午飯。再騎車回鎮上,直到夜幕降臨才回家。 一晃三年已過,老人一數存下來的鈔票,已有1.8萬元,怎么用?走在村里那條泥路上,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周圍14戶人家都盼著有條好路呢!老人下決心修一條水泥路,買來石子、水泥,一邊請施工隊,一邊帶著兒孫們造路基、鋪石子…… 村里的路修好了,老人的慈善之路才開始。從村到鎮的路上,他的身影更忙碌了。鄰居唐小蓮說,落雨落雪天,別人都往家跑,他卻向外跑。老人家說:“落雨落雪天,誰家自行車壞了不得走怎么辦?” 2005年11月的一天,一位衣著破舊、兩手漆黑皸裂的老人走進南通市慈善總會。工作人員迎上去,本以為是求助,結果老人卻表明來意:要捐1萬元。 這位老人就是胡漢生,騎了一個多小時自行車一路詢問找到這里的。南通市慈善總會副秘書長夏麗梅回憶,當時工作人員了解到善款的來歷之后,勸他還是拿回去安度晚年,可老人樸素的話語中飽含堅決:“我就是想做點好事。” 此后多年,老人來過7次,每次都捐出1萬元。 老人所在的龍潭村有個互助協會,近兩年共發放救助金額21萬多元,全村816人次從中受益。村黨總支書記秦峰介紹,這個互助協會,就是胡漢生在2011年11月首倡的,老人帶頭捐出1萬元,帶動了村干部、黨員和附近30多家企業紛紛捐款。協會首次募集資金就超過40萬元。 老人在《修車小結》中說:“有人問我說,要修到哪一年?我說,依我健康能做到90歲……人不能虛度了光陰,像我這樣既鍛煉了身體,又掙錢做了好事何樂而不為?老牛不耕田不拉磨,同樣會老,像我這樣老也就實現了我的人生價值。” 舊衣服、破草帽、老掉牙的自行車……老人的遺物,幾乎都是多年前的東西。老伴錢淑英回憶:“他這人摳門,不舍得買新衣服,穿的都是兒孫的舊衣服。” 老人修車攤旁有個理發店,店主卜志華說: “我與老胡算是忘年交,他的修車攤多年都是擺在我理發店旁邊。可這么多年來,他從不在我店里理發,一問才知道,他買了推子讓老伴給他對付一下就行了。” “工資外的每一分錢,他都用來做慈善。”兒子胡振華回憶:父親修車有記賬的習慣,我家收藏著他的3個賬本。他有時一天能賺二三十元,有時只有一兩元。無論賺多賺少,記錄一樣詳細、清楚。 老人的賬本,定格在了2013年4月6日。這一天,老人掙了五元錢。因為在修車時突然發病,他被送往醫院。一周后,胡漢生老人離世。家里人商量,要把他留下的8000元善款湊足1萬元再捐出去。老伴喃喃道:“他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也是好事,我沒反對過。他活著,我倆靠他退休工資,修車賺來的錢一分也不動;他走了,也要把他這件事辦好……”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09]建陽社區退休老人老有所“圖”愛丹青
- [ 03-06]退休老人幫孤女圓大學夢 每月寄500三年從未斷
- [ 02-06]廈港街道53萬元物款送6700位退休老人
- [ 01-28]退休老人異地居住醫保報銷難 政協委員建議打破限制
- [ 01-16]長泰退休老人蔡龍興:為鄉村美麗忙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