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關注游客在埃及刻字:國人素質應跟上
2013-05-27 07:07:22??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 旅游:別忘了文明 這兩天,有一條新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人在埃及盧克索神廟旅游的時候,居然在古老的壁畫上發現了“某某到此一游”這樣幾個漢字。人們對此是議論紛紛。 我們有句話說“不到長城非好漢”,而埃及則有“沒有到過盧克索,就不算到過埃及”的說法,可見盧克索神廟的歷史意義。該神廟修建于3500年前,相當于中國的商代。 據報道,刻寫“到此一游”的是一個未成年人。他和他的父母已經在第一時間公開致歉。知錯就改,善莫大焉。這不僅僅是一個孩子的事。其實,“到此一游”這類的刻劃,在國外景點中時有出現,美國的自由女神像,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倫敦圣保羅大教堂的金色回廊,都有類似的印記。 在文物上亂刻亂畫在世界各地都被看成不文明的行為。西班牙塞戈維亞古鎮的高架引水橋,是迄今保護最完整的羅馬帝國古跡之一。但類似“到此一游”的各國文字,幾乎填滿了可以接觸到的所有位置,甚至鐵欄也不能幸免。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卡塞塔王宮,號稱世界上最大的王宮。這座擁有1200個房間的王宮里,隨處可見游客留下的各種涂鴉。上世紀90年代初,與嘻哈文化和說唱音樂緊密相連的街頭藝術進入希臘,與此同時,雅典的文物古跡,也開始不斷成為涂鴉和簽名的對象。當地政府不得不定期派人清潔被涂鴉覆蓋的古跡墻壁,甚至每個月都要檢查一次。 無論是哪個國家都不愿意看到這樣的事,這也是各國都面臨的一個難題。其他國家在解決這一問題的時候,不僅會加強管理,而且還會加大處罰的力度。這幾年,我國出國旅游的人數是越來越多,出國人數、消費能力的排名是不斷上升,但相應的,我們也應該加強教育和社會輿論的引導,讓我們的文明素質排名也不斷上長。這件事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 古建:莫讓財富變包袱 我們國家是文物大國,山西是文物大省,而山西的高平是目前全國保存地上古建筑最多的縣之一。我們也許很多人沒去過這個地方,但都知道“紙上談兵”這個成語,它源于自戰國時期秦國大敗趙國的長平之戰。長平也就是今天的山西高平。高平相傳還是神農故里。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給高平留下了許多古建筑,光地上就有5000多處,其中19處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不少好東西,這是高平的財富,是山西的財富,也是中國的財富。而這里文物保護的現狀怎樣呢? 古剎崇明寺位于高平市郭家莊,由于年代久遠和獨特的斷梁建筑結構,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了主殿完好之外,整個寺廟的院墻有很多裂縫,配殿都沒有門窗,看上去像一個個黑窟窿,殿里都已經坍塌,配樓頂上還有一個大洞。 據管理員介紹,寺廟大殿在十幾年前修過,其他部分幾十年沒有修了,眼見配殿和院墻要塌,他也憂心忡忡。 位于高平西李門的二仙廟,相傳為祭祀兩個關心人間疾苦的仙女而建;位于高平三王村的三嵕廟,相傳為紀念古代射九日的后羿而建。這兩座廟都因為是金代建筑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它們的配殿都沒有門窗、院墻破敗、屋頂坍塌。而省、市、縣三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筑沒有修的情況就更為嚴重。 據管理員介紹,清化寺過去一直是村里辦公用,由村里修。1996年被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后,村里人搬走了。此后,就一直沒有進行過維修,后面的幾個院子也都垮了。 湯帝廟是古人為紀念商朝的創建者成湯而建造的,現存的是明代建筑,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可市里多年來一直沒有維修過。 記者在高平調查了十多個文物級別的古建筑,有的整體破敗,只剩下斷壁殘垣,有的部分坍塌,有的嚴重破損,多數存在失修問題。面對這種狀況,當地文物部門是怎樣保護的呢?據了解,這些古建筑雖在高平,卻大多是晉城市級以上文物保護級別的,負責這些文物保護工作的主要是晉城市旅游文物局。 晉城市文物旅游局文物管理科科長張建軍告訴記者,晉城是一個全國著名的文物大市,市保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599處,而列入財政預算的文物保護經費今年只有700萬元,這還是今年新增的數,往年才只有100多萬元。100多萬元就意味著近600處文保單位,每年每一處平均只能有2000多元的修繕費,即使今年增加到700萬元,每處平均下來也只能有1萬多元,而一座古建筑的大修費用現在往往都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這些錢對于多年來文保欠債太多、都要維修的眾多古建筑來說,無疑是杯水車薪。 這些文物古建里,有我們的血脈,有我們民族的DNA。如果在我們這一代手里沒保護好甚至是被破壞,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下子孫。文物是無價的,但保護文物卻需要巨大投入。現在保護它們的一大難題恰恰就是“差錢”:文保經費缺乏,又沒有制度性的資金保障。然而,記者在高平也看到,這里的文物保護差的還不僅僅是錢。 當地文物部門對一些古建筑多年沒有維修。眼看這些古建筑要塌,一些村只好自己湊錢來修,前面所提到過的湯帝廟,就是村民們湊錢修的。可看到這些新修的古建筑,卻讓來普查的專家著了急。因為不懂,修繕反而對古建筑造成了修復性破壞,讓專家心痛不已。另一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濟瀆廟也是在村里的維修中,失去了很大部分文物價值。 古建筑修繕中的破壞,一方面反映出村民文保意識淡薄,另一方面,也與當地文物部門對修繕管理指導不力有關。在晉城市文保單位湯帝廟的另一半,記者看到古建筑戲樓、戲臺不但年久失修,而且院子已經成了羊圈。在另外一些地方記者還看到,有的古建筑被當成養雞戶的庫房,有的豬圈就建在古建筑保護區范圍內,緊挨著古建筑的院墻。 文物保護法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不得建設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不得進行可能影響文物保護單位安全及其環境的活動,對已有的污染文物保護單位及其環境的設施應當限期治理。顯然,這些羊圈、雞籠、豬圈的存在,都是違法的。 還有些文物價值的古建筑構件由于沒有專人管理,屢屢被盜。村民們報案后,也沒有引起有關管理部門的重視。 這些文物古建的境遇讓人心痛。文物級古建筑尚且如此,其他古建筑的保護困境可想而知。從全國看,這種狀況也十分普遍。文物是人類文明的印記,無法再生,損失是不可彌補的,遭到破壞更是民族之痛。對文物保護來說,沒錢,不行;沒文化,更不行。這種文化就是對歷史的珍惜,對價值的認識。這幾年國家加大了對古建筑保護的力度,實施了一些搶救性工程,但與古建筑消失的速度相比,資金、人力、措施還遠遠不夠。現在,文物保護法的修改已經啟動,這將更有利于文物的保護、管理和利用。我們美麗的中國不能失去這些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我們也不能等到文物消失后,再去給后人講它曾經的美麗。 |
相關閱讀:
- [ 05-24]網友曝光游人不文明行為 “扒”國聯軍損毀故宮殿窗
- [ 05-16]廣州城管小販沖突續:小販起訴城管不文明執法
- [ 05-14]張國立自稱有"不文明"時候 談愛情:我只屬于鄧婕
- [ 05-11]曝光“僵尸車”引共鳴 市民紛紛舉報這不文明行為
- [ 05-11]曝光“僵尸車”引共鳴 市民紛紛舉報這不文明行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