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制度改革呼喚頂層設計:改革須亮劍精神
www.fjnet.cn?2013-06-01 11:19?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來說兩句
改革須亮劍精神 今天,站在新起點上的中國正面對一場空前深刻的新科技革命,量子時代、移動互聯時代、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時代、全民創造時代,等等。人們盡力用恰當的詞匯來描述這個似乎初見端倪卻又朦朧渺遠的新時代。怎么描述其實不那么重要,關鍵的是要千方百計抓住它、利用它來放飛我們的“中國夢”,而錯失這場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將是我們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的代價。因此,深刻檢討我們科技創新體系面臨的問題,并探尋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在此背景下,我們把目光瞄準了“院士”和院士制度。正如必須肯定發軔于歐洲文藝復興的院士制度被引進之后,為國家科技振興和奮起直追做出歷史性貢獻一樣,我們也必須勇敢承認當前院士制度阻礙科技進步的各種弊端,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制度變革考驗的不僅是高超的制度設計智慧,更是一往無前的“亮劍精神”。如果說我們的改革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民族史詩劇,那么我們期待院士制度改革成為劇中最經典的橋段之一。 院士制度改革呼喚頂層設計 在通往院士的階梯上,各種不規范操作廣受詬病。 院士話題隔三差五地就會進入媒體和公眾的視野,什么院士抄襲、煙草院士罷免、準院士貪污、院士走穴等輪番上演。其中,每兩年媒體就會炒作出一出固定戲碼:院士增選媒體秀。從年初發出增選通知,年中公布初選名單,再到年末確定最終人選,一波三折的三幕劇在媒體的主導下,各種內幕被曝光,吸引著公眾的注意力。近日,隨著院士初選名單的公布,人們注意到,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再次赫然在列,這已是他第二次向院士頭銜發起沖擊,所不同的是,今年他已頭頂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光環。不論沖擊的結果如何,這都將成為增選媒體秀的重要看點。 現行制度運行成本不能承受 施一公能否當選,這個謎底要到年底才能揭曉。但“施一公如若當選意味著什么?”這個問題,中國人民大學顧海濱教授現在就能給出答案。在這位從事院士制度研究十多年的專家看來,無論是施一公還是其他人當選都宣布該人獲得了“最高學術稱號”和“終身榮譽”,他的物質生活條件將因此得到提高。首先,各級津貼將增加,醫療條件甚至可提高至“副部級”待遇。如果他愿意,可輕松獲得十個各類頭銜,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求才若渴的單位和地方送上門來的車子、房子和上百萬元的票子。但“這對中國科技創新是福還是禍呢?”這是顧海濱提出的問題。 對顧海濱上述答案和描述,也有人提出異議,比如原中國科學院院史研究室主任樊洪業就認為,我們的科技專家擺脫“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日子沒幾天,現在當選院士后,待遇提高了,這是應該的,我們要樂見其成。 顧海濱當然也不反對提高科學家的待遇,因為這體現了他們應得到的社會價值,但是問題在于,當前的院士制度運行成本太高,一方面由于院士頭銜是稀缺資源。為得到該資源,一些人使用拉票、賄選等手段,使增選在一定程度上背離了以學術、科研能力和學術道德為最主要標準的初衷,造成了事實上的“逆向淘汰”,敗壞了學術風氣,阻礙了科技創新,這也是施一公上次落選院士引發社會熱議的根本原因。更為重要的是,院士享有參與科研投入決策、科研項目分配以及科技成果評定等大權;但是受各種利益和復雜關系的影響,他們的權力會被濫用,導致科研資金使用的低效,不僅敗壞學術風氣,而且危害國家創新能力建設。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這是我們不能承受的代價。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4]工程院士增選驚現助選拉票
- [ 05-24]工程院士增選被曝有人拉選票 院方:望潔身自好
- [ 05-23]中國工程院士增選候選名單公布 多位企業高管入圍
- [ 05-21]美國院士施一公落選中科院士續:再次進入候選
- [ 05-20]虛假廣告讓院士“躺槍” 盜用照片宣傳招攬患者
- [ 05-17]鐘南山稱廣東人感染H7N9風險加大 或出現散發病例
- [ 05-04]中科院談施一公當選美院士:兩科學院無必然關聯
- [ 05-03]中科院稱對施一公等當選美科學院院士感到高興